
(1) [communications hub]∶水陸沖要的地方
南北津要
(2) [important position]∶比喻顯要的地位
擢升津要
(1).水陸沖要之地。《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設令列船津要,堅城據險,橫行之計,其殆難捷。”《南史·循吏傳·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遜 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 交 土,聞刺史 滕遯之 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元年》:“太尉後隔潮水,我若以數百人掉(棹)舟扼守津要,則太尉糧食不通而自斃矣。”
(2).比喻事物的關鍵,要點。 南朝 梁 江淹 《無為論》:“ 宣尼 六藝之文,百氏兼該之術,靡不詳其津要,而採摭沖玄。”
(3).比喻要職。《晉書·庾亮傳論》:“古者右賢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愛而知惡,深慎滿覆之災。是以厚贈瓊瑰,罕升津要。” 清 方苞 《兵部尚書法公墓表》:“居津要者多畏公伉直。”
(4).比喻身居要職的人。《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交關津要,共相唇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節操》:“婦人曰:‘新婦阿父,無罪被繫。昨告人假得玉帶二,犀帶一,直千餘緡,以遺津要,不幸遺失於此。’”《明史·張昭傳》:“師儒鮮積學,草野小夫夤緣津要,初解兔園之冊,已廁鶚薦之羣。”
(5).比喻重要的途徑。《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元年》:“三館職事,文儒之高選;近時用人益輕,遂為貴遊進取之津要。”
“津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地理位置重要的水陸交彙處或交通樞紐,常用于軍事或戰略描述。例如:
比喻社會或官場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角色,例如:
該詞偶爾引申為事物的關鍵要點,如南朝文獻中“詳其津要”指探究核心内容。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查字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津要,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它的意思主要有兩個方面:
津要的拆分部首為“土”和“口”,其中“土”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土地有關,和地理、地形有關;“口”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口岸、交通有關。
津要的筆畫總共有八畫,按照順序依次書寫。
津要最早出現在漢字學中,是由于古代人們對交通和交往的重要性的認識而産生的。在古代,津要一詞主要用于指代重要的交通渡口或關口。隨着時代的變遷,津要逐漸被引申為形容重要的過程或關鍵的環節。
津要的繁體字為「津要」,與簡體字形式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在古時候,津要的漢字寫法并非完全一緻。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津要的古代寫法有津關、津門、津要等不同的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現在所使用的津要的書寫形式。
津要的組詞包括:
津要的近義詞可以是:
津要的反義詞可以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