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妒的意思、驕妒的詳細解釋
驕妒的解釋
亦作“ 驕妬 ”。驕矜忌妒。 漢 劉向 《列女傳·魯莊哀姜》:“驕妬縱橫, 慶父 是依。”《漢書·五行志上》:“其六月丙寅, 趙皇後 遂立,姊妹驕妒,賊害皇子,卒皆受誅。” 明 何景明 《入京篇》:“王侯貴人慕豪富,意氣相看益驕妬。”《明史·代王桂傳》:“王妃 中山王 徐達 女, 仁孝文皇後 妹也,驕妒,嘗漆 桂 二侍女如癩。” 清 邵長蘅 《財婚》詩:“富女易驕妒,貧女淑且溫。”
詞語分解
- 驕的解釋 驕 (驕) ā 馬壯健。 自滿,自高自大,不服從:驕傲。驕氣。驕恣。驕橫(坣 )。驕矜。驕縱。 猛烈:驕陽。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妒的解釋 妒 ù 因為别人好而忌恨:嫉妒。妒恨。妒羨。嫉賢妒能。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驕妒"是一個複合詞,由“驕”和“妒”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
“驕”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馬高大健壯的樣子(《說文解字》)。如《詩·衛風·碩人》:“四牡有驕。”
- 主要引申義:由馬的高壯引申指人的傲慢、自滿、放縱。這是“驕”最常用的含義。例如:
- 《論語·學而》:“富而無驕。”
-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驕而功多。”
- 在“驕妒”一詞中,“驕”取的就是這種傲慢、自滿、不可一世的心理狀态。
-
“妒”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婦女忌妒丈夫(《說文解字》:“妒,婦妒夫也。”)。
- 主要引申義:泛指因别人比自己好(如才能、地位、境遇、外貌等)而心懷怨恨、忌恨。這是“妒”最常用的含義。例如:
- 《離騷》:“各興心而嫉妒。”
- 《史記·項羽本紀》:“妒賢嫉能。”
- 在“驕妒”一詞中,“妒”取的就是這種因他人優于自己或得寵而心生怨恨、忌恨的心理。
“驕妒”的合成詞義:
将“驕”與“妒”的含義結合起來,“驕妒”描述的是一種因自身傲慢、得寵或地位優越,而對可能威脅到自身地位或優勢的人(通常是同性,尤其在古代多指女性之間)産生的強烈嫉妒和怨恨的心理狀态或行為表現。
- 核心特征:
- 以“驕”為前提:當事人通常處于一種受寵、地位較高或自視甚高的狀态(驕傲)。
- 因“驕”生“妒”:正因為處于這種優越或受寵的地位,所以對任何可能分享寵愛、威脅地位或被認為在某些方面構成競争的人,産生強烈的嫉妒(妒忌)。
- 對象指向:這種嫉妒的對象往往是與其處于相似環境(如同事、同輩、妻妾)且可能構成競争關系的人。
- 情感強度:結合了傲慢的不可一世和嫉妒的強烈怨恨,情感色彩非常負面且強烈。
使用場景與語境:
“驕妒”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用,更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仿古語境中,尤其是描寫後宮、閨閣或女性之間因争寵、争地位而産生的複雜心理。它比單純的“嫉妒”更強調嫉妒者自身已有的優越地位(驕)是引發其嫉妒(妒)的根源。
“驕妒”意指因自身驕傲、得寵或地位優越,而對可能構成威脅的競争者産生的強烈嫉妒和怨恨。它融合了傲慢(驕)與忌恨(妒)的雙重負面情感,常用于描述特定人際關系(尤其是古代女性間)的複雜心理狀态。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驕”、“妒”及複合詞“驕妒”的收錄和解釋。
- 關于單字本義,參考了《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驕妒”是一個由“驕”和“妒”組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意義:指人因驕傲自滿而忌妒他人,包含“自負”與“妒忌”雙重負面情緒。
- 單字拆分:
- 驕:本義為驕傲、自滿,形容因自身優勢或成就産生的過度自信。
- 妒:指因他人優秀而産生的不平衡心理,即忌恨或羨慕。
二、曆史用例與語境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缺陷或社會關系矛盾。例如:
- 《漢書·五行志》提到趙皇後“姊妹驕妒,賊害皇子”,體現權力鬥争中的嫉妒與傲慢。
- 明代何景明《入京篇》用“驕妒”批判權貴的虛榮與相互傾軋。
三、相關詞彙與辨析
- 近義表達:與“妒賢嫉能”“矜名妒能”等成語含義相近,均含貶義。
- 字形注意:需與“嬌妒”區分,後者多指女性因嬌氣産生的嫉妒(如《後漢書》用例),而“驕妒”適用範圍更廣。
四、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曆史文獻中,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的傲慢與狹隘心理,或分析人際關系矛盾。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職場、社交中不良心态的警示。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例證及字形辨析,主要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并輔以曆史文獻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爆裂彈璧釭避謝纏夾纏經蟬緌程李黨報刀矟道州登龍滴留留地上诋谮二線翻截婦人孺子扶危定傾縛絷漢震胡掄簡截皛皛家主母鲸波鳄浪京錢靜瑟淨月潭僦錢偈語孔繇癞肉頑皮棱角廉訪練習生靈氛留飯面子話密谕末途牛脂乞命權稱勸谏繞灣子桑根車市嚣手攜手拴束朔雪思永天族提到鐵索推問推衍未渠央物理化學小工霞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