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叱。 宋 曾鞏 《訪石仙岩杜法師》詩:“ 杜君 袖銜丹砂書,一顧訶斥百怪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 柴 家郎君雲:於某家塋邊,望見顔色,願以千金為聘。此非餓鴟作天鵝想耶?早被老身訶斥去矣!” 冰心 《往事二》二:“這時 傑 真急了,覺得過分的受哥哥的诃斥。”
“诃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ē chì,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用嚴厲的語言或态度責備、訓斥他人,通常帶有公開批評的意味。例如:“他既然知錯,就不要再诃斥他了。”
由“诃”和“斥”組成,兩字均有“責備”之意,疊加後強調嚴厲的斥責行為。
多用于上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訓誡,或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沖突。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老身诃斥去矣”,以及冰心《往事二》中“受哥哥的诃斥”。
近義詞包括“斥罵”“诃責”等。英文可譯為“reprimand”或“scold”。
诃斥強調嚴厲的責備,適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使用。
诃斥(hē c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責、斥責别人的過錯、缺點或錯誤。
诃斥的部首是讠(讠為“言”字的專用偏旁),總共有8個筆畫。
诃斥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它是由“诃”和“斥”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其中,“诃”意為譏笑、譏嘲,表示對别人的言行錯誤進行諷刺;“斥”意為責備、譴責,表示對别人的過錯進行譴責。因此,诃斥合在一起,表示對别人的過錯或錯誤進行諷刺和責備。
在繁體漢字中,诃斥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為「詬斥」。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诃斥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在秦朝的金文中,诃斥的寫法為「館」。
1. 他對同事的錯誤行為進行了嚴厲的诃斥。
2. 老師對學生的偷懶現象進行了公開的诃斥。
1. 诃斥者:指進行诃斥的人。
2. 诃斥語:用于诃斥或斥責的話語。
責罵、斥責、諷刺、譏諷。
表揚、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