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刊的意思、不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刊的解釋

[not delete (correct)]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書刻在竹簡上,錯了就削去,這叫“刊”

此地學不刊之說也。——[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詳細解釋

(1).古代文書書于竹簡,有誤,即削除,謂之刊。不刊謂不容更動和改變。 漢 劉歆 《答揚雄書》:“是縣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2).引申為不可磨滅。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刊"是漢語中源自古代文獻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為"不可更改、不可磨滅"。這一詞彙的語義演變可分為三個層次:

  1. 原始含義 "刊"在甲骨文中指用刀刮削竹簡的修正行為,《說文解字》釋為"剟也",即删改之意。因此"不刊"本義指文字内容精當,無須修改。如《文心雕龍·宗經》載:"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強調經典著作的權威性。

  2. 語義擴展 漢代揚雄《答劉歆書》中"懸諸日月不刊之書",将含義拓展至事物價值的永恒性。此處既指文本的不可更改性,又暗含思想價值的持久性,形成雙重語義結構。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形容詞性,釋義為"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著作、政策法規等具有權威性的文本評價,如"不刊之論"已成為固定成語。

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常被誤用為"不能刊登"之意,實屬望文生義。《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這種誤用現象,強調正确理解古代漢語單字義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不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含義與詞源
    “不刊”原指古代文書刻于竹簡時,若出現錯誤需削除修改(即“刊”),因此“不刊”表示不可更改、不容修正。例如《天演論》中“此地學不刊之說也”即強調其不可動搖的學術觀點。

  2. 引申意義
    隨着詞義演變,“不刊”進一步引申為不可磨滅、永恒經典,常用于形容權威理論或經典著作。如“不刊之書”“不刊之論”均指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内容。

  3. 常見用法與示例

    • 作定語:如“不刊之論”(不可更改的論斷)。
    • 強調權威性:如“經者不刊之書也”(經典是無可改易的著作)。
  4. 易錯提示
    現代語境中,“刊”常被誤解為“刊登”,但“不刊”實際指“不可修改”,而非“不能發表”。例如“不刊之論”指内容精準無需修正,而非“禁止刊登的言論”。

“不刊”兼具“不可更改”與“不可磨滅”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避免望文生義。

别人正在浏覽...

矮墩墩貶抑别别碧雞不靖蟬腹逞性妄為尺宅持正打秋千大質福厘浮說敢做敢為缟皓共張罐籠鼓鑄局貨師匠班降嘏解夢饑寒驚目嫉閑妒能機組捐佩絶歎凱撤克架廉冒六點兒彌天納币南隆婥約齧骨僑僦起度窮烏跧縮熱剌剌上火市道試録士坦霜猋霜霏睡褲順善探知韬藴頭朝下推訊委令窩裡炮湘管嚣呶小秋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