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delete (correct)]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書刻在竹簡上,錯了就削去,這叫“刊”
此地學不刊之說也。——[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1).古代文書書于竹簡,有誤,即削除,謂之刊。不刊謂不容更動和改變。 漢 劉歆 《答揚雄書》:“是縣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2).引申為不可磨滅。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不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含義與詞源
“不刊”原指古代文書刻于竹簡時,若出現錯誤需削除修改(即“刊”),因此“不刊”表示不可更改、不容修正。例如《天演論》中“此地學不刊之說也”即強調其不可動搖的學術觀點。
引申意義
隨着詞義演變,“不刊”進一步引申為不可磨滅、永恒經典,常用于形容權威理論或經典著作。如“不刊之書”“不刊之論”均指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内容。
常見用法與示例
易錯提示
現代語境中,“刊”常被誤解為“刊登”,但“不刊”實際指“不可修改”,而非“不能發表”。例如“不刊之論”指内容精準無需修正,而非“禁止刊登的言論”。
“不刊”兼具“不可更改”與“不可磨滅”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避免望文生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