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後人之於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匡謬正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糾正錯誤,矯正陋習,強調對錯誤觀念或不良習俗的修正。該詞為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境。
永徽三年,師古子揚庭為符玺郎,又表上師古所撰《匡謬正俗》八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唐代顔師古《匡謬正俗》原文或田北湖的文學評論。
《匡謬正俗》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意為糾正錯誤、規範風俗。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匡謬正俗》一詞的拆分部首是匚、言、正、⺈,分别位于左、右、上、下位置。根據漢字筆畫的計數法,它的總筆畫數為14個。
《匡謬正俗》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年》:“匡謬正俗,行爾禮樂。”意為糾正錯誤,使風俗規範,并恢複適當的禮樂儀式。這段記載強調了糾正錯誤習俗和規範行為的重要性。
《匡謬正俗》的繁體寫法為「匡謬正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匡謬正俗》的拆分部首匚在古時候寫作「⿒」,言寫作「讠」,正寫作「㐅」,⺈寫作「㇇」。
以下是《匡謬正俗》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的講話意在匡謬正俗,引導大家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2. 社會需要一股力量來匡謬正俗,改變不良風氣。
與《匡謬正俗》相關的詞彙有:
1. 匡謬:糾正錯誤
2. 正俗:規範風俗
3. 匡扶:扶助、支持
4. 正直:說話行為合乎道德規範
與《匡謬正俗》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1. 整治風俗、風氣
2. 糾正異端
3. 規範行為、規矩
4. 弘揚正氣
與《匡謬正俗》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1. 容忍錯誤、壞習慣
2. 鼓勵邪異、反常
3. 助長惡名、龌龊行為
4. 忍受不良風尚
綜上所述,《匡謬正俗》一詞表達了糾正錯誤、規範風俗的意義,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也得到了說明,同時還介紹了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個詞彙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