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和《孟子》的并稱。《二程遺書》卷十八:“學者先須讀《論》《孟》。窮得《論》《孟》,自有箇要約處,以此觀他經,甚省力。”《朱子語類》卷十九:“沉浸專一於《論》《孟》,必待其自得。”
"論孟"是漢語中對儒家經典《論語》和《孟子》兩部著作的合稱簡稱,屬于古代文獻學與經學術語。其詳細釋義如下:
論孟(Lùn Mèng)
詞性:名詞性複合詞
結構:由《論語》的"論"與《孟子》的"孟"組合而成
核心義:特指儒家典籍《論語》和《孟子》的并稱,代表孔孟之道的核心文獻。
《論語》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成書于戰國初期。
"論"(lún)本義為編纂、輯錄,引申為經綸世務的智慧結晶。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雲:"論,纂輯之謂;語,答述之言"(來源: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
《孟子》
孟子及其門人著述的對話體著作,成書于戰國中期。
"孟"為孟子姓氏,其思想體系繼承并發展了孔子學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稱其"述仲尼之意"(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指出:"《論》《孟》揭示的修身智慧,仍是現代人安頓心靈的資源"(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儒家傳統與文明對話》)。2020年"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仍将二書列為核心誦讀篇目(來源:教育部《中華經典誦讀實施方案》)。
“論孟”是漢語中的一個特定詞語,通常指代儒家經典《論語》和《孟子》的合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論孟”由“論”(指《論語》)和“孟”(指《孟子》)組合而成,是兩本儒家典籍的簡稱。這兩部著作與《大學》《中庸》并稱“四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獻。
《論語》
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核心思想包括“仁”“禮”等,是儒家學派的基礎文獻。
《孟子》
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撰,主張“性善論”“仁政”等思想,進一步拓展了儒家學說。
在儒家傳統中,“論孟”常被并提研讀。例如:
“孟”單獨使用時,可指兄弟排行中的長子(如“孟兄”)或農曆四季的首月(如“孟春”),但這些含義與“論孟”一詞無關。
“論孟”是儒家經典《論語》和《孟子》的合稱,體現了二者在儒學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阿磨杯勺滮澗嬖昵部文豺聲朝饔夕飧陳露尺寸赤節馳志翠粲村撮鳥待時守分倒熟話點眼洞達東序西膠放射形封關幹臘刮絶龜卦韓範函牛合程嘩吟洄壖箋修交心酒疾咎進頓金鐵雷琴流赮鹿革邏司率斂綿歎迷信陌生人母校南山宗平衍曠蕩窮源朔流屈眴日薄崦嵫乳婦實沈素書太一餘糧體當投劾退嬰屯丁橢圓巷祭陷入孝恭小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