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洄水邊的空地。 唐 沉亞之 《魏滑分河錄》:“竊以 黎陽 西南,其洄壖拒流,以生衝激之力,誠願決一派於斯,幸分其威耳。”
“洄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古籍用例:
唐代沈亞之在《魏滑分河錄》中提到:“其洄壖拒流,以生衝激之力”,描述洄壖因水流受阻形成的沖擊力,側面印證其地理特征()。
構詞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水利史相關研究文獻。
洄壖(huí é)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意思和源流。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也常被用在詩詞中,形容江河的急流和旋渦的激烈流動。
洄壖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月(月),其中“水”部作為左邊的部首,“月”部作為右邊的部首。它的筆畫總數為12劃。
洄壖的繁體字為「洄洳」,在古時候,它的寫法有一些差異,例如在《字彙補音》一書中,洄壖被寫作「回魚」,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它被寫作「回」和「兒」的組合。
1. 江水洄壖,奔騰澎湃,令人心曠神怡。
2. 在大自然中,我仿佛成為洄壖中的一粒水滴,任由生命的潮汐沖刷。
3. 春雨洄壖,滋潤大地,萬物披上新的翠綠。
1. 洄壖旅程
2. 洄壖漩渦
3. 洄壖思緒
1. 奔騰
2. 激流
3. 沸騰
1. 平靜
2. 緩慢
3. 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