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意思、母校的詳細解釋
母校的解釋
[one's old school;one's mother school;Alma Mater] 稱自己曾經從那裡畢業或肄業的學校
詳細解釋
稱自己曾經從那裡畢業或肄業的學校。 ********* 《萍蹤寄語》三:“談得尤其誠懇的有位 江善敬 君,他是國立暨南大學外交系的畢業生,現在母校服務。”
詞語分解
- 母的解釋 母 ǔ 媽媽,娘:母親。母性。母系。慈母。母憂(稱母親去世)。 對女性長輩的稱呼:姑母。舅母。 雌性的,與“公”相對:母雞。 事物據以産生出來的:母國。母校。母音(元音)。 一套東西中間可以包含其他部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母校”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一個人曾經就讀過的學校,尤其是畢業後的學生對學校的親切稱呼。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構成
- “母”的象征:用“母”比喻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之恩,強調學校如同母親般給予知識、品德和成長的滋養。
- “校”的指向:明确指代具體的教育機構,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等任何曾接受教育的場所。
2. 情感與文化内涵
- 歸屬感:母校承載着個人的青春記憶、師生情誼和學習經曆,常帶有強烈的懷舊與感恩色彩。例如校友返校時常感慨“回到母校”。
- 文化認同:在中文語境中,稱學校為“母校”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表達,體現對教育根源的尊重。
3. 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畢業典禮、校慶活動中的發言(例:“感謝母校的培養”)。
- 日常交流:校友間談論過往經曆時常用(例:“我的母校是北京大學”)。
- 文學表達:散文中常借“母校”抒發對青春或師長的情感。
4. 跨語言對比
- 英語中對應詞為“alma mater”(源自拉丁語,意為“養育的母親”),與中文“母校”的比喻邏輯高度相似,均強調學校對學生的“哺育”功能。
5. 常見誤區
- 非畢業學校:未畢業的在校生通常稱“我們學校”,畢業後才普遍用“母校”。
- 情感中立性:若對學校無深厚感情,可能僅用“畢業學校”等中性表述,而“母校”隱含積極情感。
“母校”不僅是一個地理或機構名稱,更是情感紐帶和文化符號,濃縮了個人成長與集體記憶的聯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母校》?
《母校》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意思是指一個人曾經就讀過的學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母校》的左邊的部首是“毋”(wú),右邊的部首是“攵”(pū)。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
《母校》這個詞的來源于中文,代表一個人曾經受過教育的學府。
繁體
《母校》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母校」。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母校》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母栩」。
例句
1. 我永遠忘不了我在母校度過的美好時光。
2. 母校是培養我們的地方,我們應該感恩。
組詞
1. 母愛:指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
2. 校友:指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就讀過的人。
近義詞
學府、母院
反義詞
陌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