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虎了事。《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鳳凰語雀兒:‘朕是百鳥主,法令不阿磨。’” 徐複 《敦煌變文詞語研究》:“‘阿磨’是 唐 代的俗語, 顔師古 《匡謬正俗》卷八有過記載…… 顔氏 所說的‘砢麼’,就是本文的‘阿磨’,都是疊韻字,意義也是‘輕忽其事,不甚精明’。”
“阿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依據綜合判斷:
馬虎了事(主流解釋)
根據敦煌文獻《燕子賦》及顔師古《匡謬正俗》的記載,“阿磨”是唐代俗語,意為“輕忽其事,不甚精明”。例如《燕子賦》中“法令不阿磨”即強調執行法令不可敷衍。現代詞典多沿用此釋義,定義為“草率處理、不認真對待”。
勤勞磨練(少數說法)
個别來源(如查字典網站)将其解釋為成語,拆分“阿”(尊稱)與“磨”(磨練),形容人勤勞、能吃苦。但此釋義缺乏文獻佐證,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
建議注意:
阿磨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是門和石,總計8個筆畫。
阿磨這個詞最早來源于繁體字,現在在簡體字中仍然保留。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阿摩」。
下面是阿磨的一個例句:
阿磨山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阿磨可以組成以下詞組:
阿磨山(指具有景點或風景名勝的山)
近義詞:阿摩、阿莫、石門(指山門)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