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generate;be reduced to poverty;come down in the world;fall low;be driven onto] 被驅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
淪落街頭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剝落;磨滅。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石字淪落,無復在者。”《隸續·魏三體石經<左傳>遺字》附文:“ 慶歷 中, 夏 文莊公 集古文四聲韻所載石經數十字,蓋有此碑所無者,而碑中古文亦有韻所不收者,則淪落之餘,兩家所得自不同耳。”
(2).流落;漂泊。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我今淪落至此,不覺放聲大哭。” 清 陳維崧 《畫堂春·春景和少遊原韻》詞:“十載流連蜂蝶,半生淪落 湖 湘 。” ********* 《過去》:“更想想我自家的淪落的半生,也被她的哀泣所感動。”
(3).指物件散落。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器﹞散亡殆盡,淪落人間者能有幾。”
(4).衰敗。 唐 李白 《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詩:“家本 紫雲山 ,道風未淪落。” 宋 司馬光 《論衙前劄子》:“選物力最高者差充衙前,如此則有物力人戶,常充重役,自非家計淪落,則永無休息之期矣。”
(5).亡故。 宋 陸遊 《寓言》詩之三:“故交淪落盡,至理與誰論。”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小浮梅閑話》:“ 明妃 和親,行至 黑龍江 ,投江而死,良由惜其淪落,故創此説。” 甯調元 《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詩:“國士無多淪落盡,青磷遙夜起山邱。”
“淪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ún luò,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
指被驅逐流落、陷入不幸或不良境地,常帶有境遇惡化、社會地位下降的意味。例如“淪落街頭”“淪落風塵”。
詞性擴展
曆史用法
現代引申
可指物質或精神層面的沉淪,如事業失敗、道德堕落等,例如“淪落為盜匪”“淪落至貧困”。
常見搭配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琵琶行》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
《淪落》(lún luò)一詞是一個多音字,有兩種不同的意思。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水(shuǐ)
筆畫:8畫
《淪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詞彙,最早見于《詩經·衛風·氓》一詩:“倍于我好逝,無災及餘。”意思是指一個人堕落、沉淪,失去了自己的幸福和尊嚴。
《淪落》的繁體字為「淪落」。
在古代,淪落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廣韻》中,用的是「侖落」,而在《集韻》中用的是「綸落」。
1. 他因為賭博淪落到了一無所有的地步。
2. 曾經是富有的家庭,如今卻淪落成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1. 淪落人:指失去家園、財富或社會地位而四處流浪的人。
2. 淪落到:指一個人落入不好的境地或狀态。
堕落:指道德、文化等方面受到敗壞,從而失去原有的觀念和素質。
陷落:指失去原有的地位或被占領。
興盛:指某事物或某地位繁榮、昌盛。
輝煌:指某時期或某地的光輝燦爛、顯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