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蛻質的意思、蛻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蛻質的解釋

遺體,遺骨。 明 宋濂 《普福法師天岸濟公塔銘》:“後七日,法孫 至大 、 清晏 以陶器奉蛻質,葬于裡之 峨眉山 松花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蛻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專業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專業語境中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蛻(tuì)

    指生物體脫去舊表皮或外殼的過程,如昆蟲、蛇類的蛻皮。《漢語大詞典》釋為“蟬、蛇等脫皮”㊀,引申為脫離原有形态或蛻變。

  2. 質(zhì)

    本義指事物的本體、基質,《說文解字》注為“以物相贅”㊁,後衍生出“物質”“質地”等義。

二、合成詞專業釋義

蛻質(tuìzhì) 由上述語素組合而成,在專業領域特指:

生物蛻皮過程中遺留的角質層或外殼物質。例如:

三、應用場景與權威依據

該詞雖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為獨立詞條,但在學術文獻中廣泛使用:


來源說明

㊀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㊁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㊂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昆蟲生理生化研究進展》. 科學出版社, 2019.

㊃ 張仲景(漢). 《金匮要略方論》.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年校注本.

㊄ 李時珍(明). 《本草綱目》.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8年校注版.

網絡擴展解釋

“蛻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詩文或宗教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蛻質”指遺體、遺骨,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動物死後留下的軀體。該詞由“蛻”和“質”組合而成:

2.文獻例證

3.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宗教、哲學或文學語境,如道教典籍中形容修煉者“蛻去凡胎”,或佛教文獻中描述高僧遺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古語詞保留。

4.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文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逸婢使波斯館慘痛陳泰挂壁蟲害垂精杜根跺跶二紅兒媳婦惡斁放棄非世逢門封禅書鼖晉幹止敢做光閃鬼妻紅蠶宏谟蝴蝶瓦婚書堅林奸佞攪團揭底計籍捄正看冷暖口棧兩賴子陵居林海雪原鸾巢馬賽克冥沒溟澥鬧标鬧掃髻媻姗遷宅青筱箔虬曲起先人貓入寂沈悴獸鼓首夔私土坦衷同學究出身通淹推訪頑皮縣役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