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瀚海的意思、瀚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瀚海的解釋

(1) [Baikal Lake]∶同“翰海”

瀚,瀚海,北海。——《廣韻》

瀚海闌幹百丈冰。——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Gobi Desert]∶蒙古大沙漠的古稱

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陶翰《出蕭關懷古》

詳細解釋

(1).地名。其含義隨時代而變。或曰即今 呼倫湖 、 貝爾湖 ,或曰即今 貝加爾湖 ,或曰為 杭愛山 之音譯。 唐 代是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 準噶爾盆地 一帶廣大地區的泛稱。亦多用為征戰、武功等典故。《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 霍去病 ﹞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瀚海 。” 南朝 梁 虞羲 《詠霍将軍北伐》:“ 飛狐 白日晚, 瀚海 愁陰生。” 唐 高適 《燕歌行》:“校尉羽書飛 瀚海 ,單于獵火照 狼山 。”

(2).指沙漠。 唐 陶翰 《出蕭關懷古》詩:“孤城當瀚海,落日照 祁連 。”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 元憲宗 于瀚海中間,沿途設卡。” 陳毅 《長城詞》:“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團結了,瀚海戈壁将變寶。”

(3). 唐 都護府名。 貞觀 中置 瀚海都督府 ,屬 安北都護府 。 龍朔 中以 燕安都督府 改號 瀚海都護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瀚海"是漢語中一個兼具地理與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隨曆史語境演變呈現多維度特征:

一、曆史地理概念 古代多指北方遼闊水域,《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臨瀚海而還",此處指匈奴境内大湖,學界普遍認為對應今貝加爾湖。唐代岑參詩作"瀚海闌幹百丈冰"則特指天山北麓的碎葉水流域(今新疆吉木薩爾至伊犁地區)。

二、戈壁沙漠代稱 明清時期詞義發生地理遷移,《西域水道記》将"瀚海"與蒙古高原沙漠地貌關聯,現代《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指蒙古高原東北部的廣大荒漠地區"。

三、文學象征體系 在詩歌創作中拓展出雙重隱喻:既象征自然界的浩瀚蒼茫(如納蘭性德"瀚海飄流燕"),又借喻人生境遇的艱險困頓(如邊塞詩中的"瀚海愁雲"意象)。

四、專業領域應用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特别指出該詞存在"水域—沙漠"的曆時性語義轉換,建議具體語境需結合文本年代進行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

“瀚海”一詞的含義具有曆史演變性,不同時代所指代的地理範圍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的曆史演變

  1. 兩漢至六朝時期
    最初指北方的大型湖泊,如貝加爾湖或呼倫湖、貝爾湖。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征匈奴時提到的“瀚海”即為此類水域。

  2. 唐代
    詞義擴展為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西至今準噶爾盆地一帶的廣袤區域泛稱。例如岑參詩句“瀚海闌幹百丈冰”中的“瀚海”,即指此地理範圍。

  3. 明代以後
    詞義進一步收窄,專指戈壁沙漠。現代漢語中,“瀚海”多沿用此義,形容沙漠的浩瀚無垠。


二、地理概念的雙重性


三、現代釋義

《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标注其現代含義為“沙漠”,如“瀚海無垠”形容沙漠無邊無際。但需注意,在曆史文獻或古詩詞中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判斷其指代對象。

“瀚海”一詞的演變體現了語言與地理認知的互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禾拜墊背敵璧羔避俗駁腳不分軒轾裁辭朝坐蚩尤氣厝邊大公至正彫斲放音機番貨豐覇扶抱負芥告地狀遘紛光榮花桂露好潔昏酣假扮揭谛街巷劇詞絶塞烤箱課校胯下人枯黧闊灑灑闊野累身兩翼廪籍蔺石李十郎鳴吒謬誤内寒能說會道尿盆兒泥沙俱下女黃冠青陵粉蝶穹質岨險識二五而不知十十景櫥摅書碎玉零玑貪夫徇財土炕相連愛羨田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