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戾狠 ”。乖戾兇狠。 漢 蔡邕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是以邦之子弟……由其模範,從其趣尚,戾很斯和,争訟化讓。”很,一本作“ 狠 ”。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二:“鴻蒙總合雜,詭譎騁戾狠。” 錢仲聯 集釋:“《國語》 韋昭 注:‘狠,很戾不從人。’”
“戾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hěn(注音:ㄌㄧˋ ㄏㄣˇ),其含義可拆解如下:
基本釋義
指性格或行為乖戾兇狠,帶有偏執、暴戾的特質。該詞也可寫作“戾狠”。
字義解析
古籍例證
該詞在漢代已出現,如蔡邕《文範先生陳仲弓銘》中描述“戾很斯和”,指通過教化使原本暴戾之人變得溫和;唐代韓愈《嘲鼾睡》詩“詭谲騁戾狠”亦用此詞形容乖張之态。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描述,常見于對極端性格的批判,例如:“他言行戾很,難與人相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戾很》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人性格、行為不良、脾氣暴躁、性格古怪、缺乏容忍、偏激等。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時不順心,容易發怒,容易沖動的性格。
《戾很》的拆分部首是戈和心,共有10個筆畫。
《戾很》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外物》:“忘其所以然,謂之以是瑕疵也,戾很也。”意思是人們忘記了事物的本來面目,認為它有缺陷,稱之為瑕疵、戾很。
《戾很》的繁體字為「戾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統一,有許多變體。關于《戾很》的古代寫法,我無法提供确切的資料。
1. 他的脾氣真是戾很,稍微不順他的意思就會發火。
2. 我們應該遠離那些戾很的人,避免受到傷害。
3. 他平時脾氣戾很,但是他一旦生氣就非常可怕。
戾很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暴躁、急躁、性急、易怒
溫和、寬容、和藹、穩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