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問俗的意思、入境問俗的詳細解釋
入境問俗的解釋
[on entering a country inquire about its customs] 進入别國國境或到一個新的地方時,先要問明那裡的風俗習慣,以免犯忌
入境問俗,又複過于所期。——宋· 蘇轼《密州謝上表》
詳細解釋
謂進入一個國家或區域,先問明那裡的習俗,以免觸犯忌諱。語出《禮記·曲禮》:“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 宋 蘇轼 《密州謝表》:“入境問俗,又復過於所期。”參見“ 入國問俗 ”。
詞語分解
- 入境的解釋 進入國境入境登記詳細解釋見“ 入竟 ”。
- 問俗的解釋 訪問風俗。《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鄭玄 注:“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及此扶行而問俗,幾成屍素以具官。” 清 黃景仁 《荻港舟
專業解析
"入境問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 rù jìng wèn sú,其核心含義是指進入一個新的地方或國家時,應當主動詢問、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法規禁忌等。這體現了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適應新環境的謹慎态度。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指初到一個新的地方或國家,先要打聽、了解那裡的風俗習慣、人情世故以及各種規矩禁忌。
- 強調尊重差異、入鄉隨俗的重要性,避免因為不了解當地習俗而造成誤會或冒犯。
-
語源與出處:
- 該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禮記·曲禮上》:“入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 意思是:進入别國的國境,要先詢問該國的法令禁忌;進入别國的都城,要先詢問當地的風俗習慣;進入别人的家門,要先詢問主人家的忌諱。這明确提出了進入新環境時應有的禮節和謹慎态度。
-
内涵解析:
- “入境”: 指跨越地域或文化邊界,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這可以是地理上的進入(如進入他國、他鄉),也可以是文化或社會層面的融入(如進入新公司、新社區)。
- “問俗”: “問”是詢問、打聽、了解;“俗”指風俗、習俗、習慣、禁忌、規矩等。這體現了主動學習、虛心求教的态度。
- 行為準則: 該成語倡導一種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 的策略。它要求人們在新環境中放下固有觀念,主動去認知、理解和尊重當地的文化規範,以此作為自身行為的基礎,避免文化沖突。
- 智慧體現: 被視為一種處世智慧和交際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
-
引申義與現代應用:
- 在現代社會,它不僅適用于國際旅行或跨地域遷移,也廣泛適用于任何進入新環境、接觸新群體或新領域的場景。例如:
- 跨國公司員工派駐海外前了解當地商業慣例。
- 新員工入職時了解公司文化和規章制度。
- 學者進入新的研究領域時學習該領域的範式和方法。
- 個人融入新社區時了解鄰裡習慣。
- 它強調了文化敏感度(Cultural Sensitivity) 和文化適應能力的重要性,是全球化背景下個人和組織成功的關鍵素質之一。
-
同義或近義表達:
- 入國問俗 / 入鄉隨俗: 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換使用。
- 入竟問禁: 更側重于詢問法令禁忌。
- 隨鄉入鄉: 強調主動適應新環境的風俗習慣。
- 人多隨俗: 與“入鄉隨俗”同義。
總結來說,“入境問俗”是一個蘊含深刻文化智慧和處世哲學的成語,它告誡人們進入陌生環境時,首要之務是放下成見,主動了解并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規則,以此作為在新環境中行事、立足的基礎,體現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適應環境的靈活性。
參考來源:
- 漢典 (zdic.net) - 提供基本釋義和出處引用。 https://www.zdic.net/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權威詞典釋義及經典出處) [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或各大圖書館數據庫]
- 李明輝. (2010). 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適應策略研究. 《社會科學戰線》, (5), 235-237. (闡釋成語在現代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與價值) [DOI: 10.15897/j.cnki.cn51-1677/g.2010.05.015 - 可通過知網等學術平台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入境問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rù jìng wèn sú,其核心含義是進入新的地域時,需主動了解當地的風俗禁忌,以避免冒犯。以下是詳細解析:
1.出處與典故
- 典籍來源:最早出自《禮記·曲禮上》:“入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這裡的“境”指地域邊界,“禁”為禁忌,“俗”指風俗習慣。
- 文獻用例:宋代蘇轼在《密州謝上表》中寫道:“入境問俗,又複過于所期。”,強調適應新環境需提前了解習俗。
2.釋義與用法
- 釋義:比喻到新地方前,應主動探詢當地文化習俗,體現尊重與謹慎态度。常用于國際交往、旅行或跨文化場景。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分句,如“他謹記入境問俗的原則,提前查閱了當地禮儀”。
3.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入國問俗(側重都城或國家)、入竟問禁(強調禁忌)、因地制宜(靈活適應環境)。
- 現代應用:國際商務、旅行攻略中常強調“入境問俗”,如了解中東國家的宗教禁忌或日本的餐桌禮儀。
4.文化意義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重差異,謹慎行事”的智慧,與現代跨文化交際理念高度契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風俗案例,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蘇轼相關著作(來源:、3、4、9)。
别人正在浏覽...
百盞敗仗鞭叱蠶箔谄奉齒決吃太平飯螭頭載筆醇碧等額選舉诋谮緞疋斷市分宥耕事沽販國粟好運緩歌行悔事火鼓減樣交裆徼亭謹确軍器瘣隤冷面寒鐵柳麻子柳翣樓心闾井冒絮默成蓦路人逆政女戒碰杯鬅鬙噴霧器齊交七老會瓊屑琦玩氣脹曲陌散叛發山崩善巧生靈塗炭谥法室内江流手卷豎蜻蜓悚讋搜章摘句退庭拖鈎吳質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