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鹿皮大衣。 南唐 陳陶 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引作“鹿霓衣”。
“鹿麑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鹿皮制成的大衣,常用于描述古代服飾或詩文中的意象。該詞由“鹿麑”(幼鹿)和“裘”(皮衣)組合而成,強調材質的來源。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南唐詩人陳陶的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此句通過“鹿麑裘”暗喻隱士或修道者長期清苦的生活狀态。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引用此句時,将其寫作“鹿霓衣”,可能為傳抄差異或文學化改寫。
音讀與變體
文化意涵
鹿皮在古代常被視為質樸、高潔的象征,因此“鹿麑裘”不僅描述服飾材質,也可能隱含隱逸、清貧或修道者的身份特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夢瑣言》或陳陶詩集的原文,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引申義。
《鹿麑裘》(lù dī qiú)是漢語詞語,指的是用幼麂皮制成的裘皮。這種裘皮材質柔軟、溫暖耐用,因此在古代常被視為上等的服飾。
《鹿麑裘》的拆分部首是鹿(鹿字頭)、麑(鹿字身)、衣(衣字邊),共計21個筆畫。
《鹿麑裘》源自《晉書·禮志》卷五,用作飾詞記載:雜以鹿麑裘,高胡被也。
繁體字為「鹿麑裘」。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鹿麑皺」。
他身穿一件質地柔軟的鹿麑裘,保護自己不受嚴寒侵襲。
組詞:鹿皮、麑麑(麂鹿皮)
近義詞:鹿鞣(鹿皮經過鞣制做成的鞋子)
反義詞:羊裘(用羊皮制成的裘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