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預其事而輕易得益。《戰國策·齊策三》:“ 齊 欲伐 魏 。 淳于髠 謂 齊王 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勌之苦,而擅其功。今 齊 魏 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衆,臣恐強 秦 大 楚 承其後,有田父之功。’”亦作“ 田父之獲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還救 譚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此韓廬、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父之獲者也。”
“田父之功”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不費力氣而輕易獲得的好處,常含貶義,強調坐享其成、無功受祿。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三》:
淳于髡(kūn)謂齊宣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qūn)者,海内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他未參與項目研發,卻因團隊獲獎而沾光,實屬坐收田父之功。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田父之功”指不費力氣而得到的好處。典出《戰國策·齊策三》。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1頁)
《成語源流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比喻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源于淳于髡谏齊王勿伐魏國的寓言。
(來源:劉潔修《成語源流大詞典》,第1453頁)
要點 | 說明 |
---|---|
讀音 | 田父(fǔ)之功(“父”通“甫”,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
核心意義 | 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
出處 | 《戰國策·齊策三》 |
感情色彩 | 貶義 |
近義成語 | 漁翁得利、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
文化内涵 | 諷刺社會中投機取巧、侵占他人勞動成果的現象 |
注:部分文獻中“田父”亦寫作“田夫”,其義相通。此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作為典故仍具警示意義,提醒人們尊重勞動價值。
“田父之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在雙方争鬥或競争中,第三方未參與卻輕易獲得利益,即“鹬蚌相争,漁翁得利”的類似含義。
出自《戰國策·齊策三》的寓言故事:韓子盧(天下跑得最快的獵犬)追逐東郭逡(海内最敏捷的兔子),兩者精疲力盡而亡,被路過的農夫(田父)不費力氣地撿走。故事比喻兩方相争,反讓第三方得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擴展用法或示例,可參考古籍《戰國策》或權威詞典。
拜折瓪瓦搬戲龅齒拔趙幟立赤幟背匙标穎倡卒城下之盟瘡帚穿針戲此豸從閑丹丘點撆惇睦俘系岡陀革帶移孔關懷備至海豬夯漢紅帶子回讬烜爚火海戬福激辯揭竿而起藉托津亭窾會蘭花指梁橋裂牙靈葩麟省麻嗏木馬子女匠嫔貢平繇塹坎起舵傾回窮沙奇偏羣慝曲聖任屬揉磨三将軍什具食味方丈石溪水火不兼容退位脫羁閑簉笑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