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國的意思、封國的詳細解釋
封國的解釋
(1).封土立國。《周禮·夏官·大司馬》:“制畿封國,以正邦國。” 鄭玄 注:“封,謂立封於疆為界。”《漢書·諸侯王表》:“立爵五等,封國八百。”
(2).指所封之國。《國語·晉語三》:“既敗而誅,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國。” 韋昭 注:“不可以守封國。”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叙》:“ 漢祖 封國過制,反者更起,累世乃定。”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封國》:“ 唐 宋 以下,封國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網絡擴展解釋
“封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定義
-
封土立國
指統治者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宗室、功臣或先代貴族,允許他們在指定區域内建立相對獨立的政權。例如西周時期,周天子通過“封邦建國”将同姓王族分封到各地,形成諸侯國()。
-
所封之國
即受封者建立的政權實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晉等諸侯國()。
二、曆史背景與特點
起源:西周初年,周武王和周公為鞏固統治,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給宗室、功臣及歸順的部落首領()。
運作方式:
- 受封者需服從中央王朝,承擔納貢、戍邊等義務()。
- 諸侯在封國内擁有軍政自主權,可世襲統治()。
作用:
- 積極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文化融合,形成“諸侯屏周”的防禦體系()。
- 消極面:後期諸侯勢力膨脹,引發割據混戰(如春秋戰國),最終被郡縣制取代()。
三、典型案例
周朝是封國制度的代表,通過分封制延續了800年統治。例如:
- 周公長子伯禽受封于魯國,負責管理殷商遺民;
- 姜尚(姜子牙)受封于齊國,成為東方重要屏障()。
四、演變與終結
漢代曾短暫恢複分封制,但唐宋後封國逐漸虛化,僅保留爵位名號而無實際領地()。這一制度最終被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國》一詞的意思是指國家或地區因各種原因而被限制出境、封閉或孤立起來。下面給出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國的漢字拆分部首為封(屍)和國(囗、囗)。封的筆畫數為四畫,國的筆畫數為四畫。
來源和繁體:
《封國》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并在繁體字中保持為「封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封國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字形上有些微的差異。
例句:
1. 這個國家由于政治原因封國許多年。
2. 由于疫情爆發,許多國家選擇封國以阻止病毒傳播。
組詞:
一些與封國相關的詞語包括解封、封鎖、封閉等。
近義詞:
與封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關閉、隔絕、孤立等。
反義詞:
與封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開放、自由、通行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量進行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