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九信條的意思、十九信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九信條的解釋

指1911年( 宣統 三年)11月 清 政府頒布的《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武昌 起義爆發, 清 朝貴族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憲騙局,宣布實行責任内閣制,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皇室經費聽由國會決議,皇帝權限和皇室大典由憲法規定,但仍規定皇位世襲,不受侵犯。 毛6*6*東 《關于************共和國憲法草案》:“這個憲法草案也總結了從 清 朝末年以來關于憲法問題的經驗,從 清 末的‘十九信條’起,到 民國 元年的《************臨時約法》……一直到 蔣6*6*石 的僞憲法。”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九信條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十九信條,全稱《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是清政府于1911年11月3日(宣統三年)為應對辛亥革命危機倉促頒布的憲法性文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背景與目的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面臨統治危機,試圖通過立憲改革挽救政權。在張紹曾等将領“兵谏”壓力下,僅用3天制定完成,旨在以君主立憲名義緩和矛盾。

二、主要内容

  1. 權力結構調整

    • 形式上縮小皇權:規定皇帝權限由憲法約束,軍隊使用需國會批準,皇室經費由國會議決。
    • 擴大國會與内閣權力:國會擁有制憲、選舉總理大臣、審核預決算等權;内閣對國會負責,總理由國會公舉。
    • 限制皇族參政:明确皇族不得擔任總理大臣、國務大臣及地方行政長官。
  2. 保留封建本質
    仍強調“皇統萬世不易”“皇帝神聖不可侵犯”,且皇帝保留任命總理大臣、統帥軍隊等實權。

三、特點與局限

四、曆史評價

《十九信條》作為清王朝最後的自救嘗試,因未能回應民權訴求且出台過晚,最終未能阻止清朝覆滅。其内容矛盾性反映了封建專制與近代憲政的沖突,成為清末立憲失敗的标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九信條》的意思

《十九信條》是指***************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中所确定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基本經驗。它總結了***************過去的曆史經驗和現實成就,明确了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九信條》的拆分部首是十,拆分筆畫是十九。

來源

《十九信條》的來源是***************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該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通過了黨章修正案,明确了《十九信條》。

繁體

《十九信條》的繁體字為「十九信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十九信條》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體和寫法,但其基本的意義和内容并未改變。

例句

***************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十九信條》是指導我們黨前進的綱領和行動指南。

組詞

十九大、信條、黨章、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黨的指導思想、行動綱領。

近義詞

黨的************、黨的基本原則。

反義詞

違背黨的基本理論、背離黨的路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