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林道人的意思、林道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林道人的解釋

晉 支遁 的别稱。 支遁 字 道林 ,故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林道人 詣 謝公 , 東陽 ( 謝朗 )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與 林公 講論,遂至相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林道人”是晉代高僧支遁的别稱。其解釋及背景如下:

1.詞義解析

“林道人”指支遁(314-366年),字道林,因以字行世,故被尊稱為“林道人”或“林公”。這一稱呼多見于《世說新語》等魏晉南北朝文獻。

2.人物背景

支遁是東晉佛教般若學“六家七宗”之一“即色宗”的代表人物,精研《莊子》《維摩經》,擅長玄理清談,與謝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密切,被視為魏晉風度的典型人物。

3.典故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林道人詣謝公,東陽(謝朗)時始總角,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此故事展現了支遁與謝安家族辯論玄理的場景,也側面反映其學識與地位。

4.曆史意義

“林道人”之稱體現了魏晉時期對僧人的雅化稱呼習慣,既保留其宗教身份(“道人”),又融入士族文化(以字代名)。這種稱謂方式在《世說新語》中常見,如“竺法深”“帛道猷”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支遁的哲學思想或《世說新語》相關故事,可查閱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林道人

《林道人》通常是指一個角色、人物或一個曆史故事,同時也可以更廣泛地用來指代修道人或隱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林(木+木),道(辶+首),人(人)。

來源

《林道人》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林則徐傳》,描述了林則徐從事官場後,對秉持正道的追求和修道之道的堅守。因此,“林道人”一詞常用來形容有修行之心、道德高尚、行事公正的人。

繁體

繁體寫法為「林道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他一直努力修行,被稱為一位真正的林道人。

組詞

林間道、道人居、*********、隱士、修行人。

近義詞

仙風道骨、高山流水。

反義詞

世俗之人、庸碌之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