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鹿皮大衣。 南唐 陈陶 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引作“鹿霓衣”。
“鹿麑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指鹿皮制成的大衣,常用于描述古代服饰或诗文中的意象。该词由“鹿麑”(幼鹿)和“裘”(皮衣)组合而成,强调材质的来源。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南唐诗人陈陶的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此句通过“鹿麑裘”暗喻隐士或修道者长期清苦的生活状态。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引用此句时,将其写作“鹿霓衣”,可能为传抄差异或文学化改写。
音读与变体
文化意涵
鹿皮在古代常被视为质朴、高洁的象征,因此“鹿麑裘”不仅描述服饰材质,也可能隐含隐逸、清贫或修道者的身份特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梦琐言》或陈陶诗集的原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引申义。
《鹿麑裘》(lù dī qiú)是汉语词语,指的是用幼麂皮制成的裘皮。这种裘皮材质柔软、温暖耐用,因此在古代常被视为上等的服饰。
《鹿麑裘》的拆分部首是鹿(鹿字头)、麑(鹿字身)、衣(衣字边),共计21个笔画。
《鹿麑裘》源自《晋书·礼志》卷五,用作饰词记载:杂以鹿麑裘,高胡被也。
繁体字为「鹿麑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其写法为「鹿麑皺」。
他身穿一件质地柔软的鹿麑裘,保护自己不受严寒侵袭。
组词:鹿皮、麑麑(麂鹿皮)
近义词:鹿鞣(鹿皮经过鞣制做成的鞋子)
反义词:羊裘(用羊皮制成的裘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