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羇孤”。羁旅孤獨的人。《文選·謝莊<月賦>》:“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李善 注:“羇孤,羇客孤子也。”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如今聖明朝,養育無羇孤。” 元 周慧孫 《<樂府詩集>序》:“夫子删詩三百,雖樵夫野叟、婦人女子、羇孤庶孽怵迫無聊之态,侈靡華惡之習,莫不備具。”
“羁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拆分與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指馬籠頭,引申為束縛、寄居在外的狀态,如“羁旅”(漂泊異鄉)。
指幼年喪父,引申為孤獨無依。
融合二者含義,指漂泊異鄉、孤獨無依的境遇,強調流落他鄉的孤寂感。
《漢語大詞典》釋義
羁孤(jī gū):羁旅孤獨。形容漂泊他鄉、孤苦伶仃的狀态。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8卷第110頁。
(注:因《漢語大詞典》無公開線上版,此處标注紙質權威來源)
古典文獻用例
“徇祿反窮海,卧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羁孤遞來慰,幽滞賴招尋。”
釋義:詩人病中獨居,感懷離群索居之苦,“羁孤”直指其漂泊孤寂的心境。
“羁孤遞來慰,幽滞賴昭蘇。”
釋義:以“羁孤”喻指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
“羁孤”在古典詩文中多承載兩層情感:
如王維《宿鄭州》中“他鄉絕俦侶,孤客親僮仆”即暗合此意,雖未直用“羁孤”,卻同構其境。
該詞屬書面雅語,今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罕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以增強準确性。
權威參考來源:
“羁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結合權威資料詳細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jī gū
釋義:指在外漂泊、孤獨無依的人,特指羁旅中的孤子或孤客。
二、出處與例句
《文選·謝莊〈月賦〉》
“親懿莫從,羇孤遞進。”
李善注:“羇孤,羇客孤子也。”
此句描繪了月夜下孤獨旅人徘徊的場景,突顯漂泊者的凄涼。
唐代孟郊《旅次湘沅有懷靈均》
“如今聖明朝,養育無羇孤。”
詩人借“羇孤”表達對前賢屈原孤寂命運的感慨,并對比盛世的安定。
元代周慧孫《樂府詩集序》
提及“羇孤庶孽怵迫無聊之态”,反映古代文學對底層漂泊者生存狀态的關注。
三、用法總結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形容因戰亂、貶谪、流亡等原因漂泊異鄉的孤獨者,帶有文學性與情感色彩。其異體字“羇孤”在古籍中常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仍是理解古代文學的重要詞彙。
拜願奔逸絶塵褊急邊疆並隣波漣撺斷定驗豆觞惡忌二話沒說風雲氣格不相入規勸唃厮啰黑古董後學豲豬胡適嬌慣驕樂诘兵借書證九铢績學之士句兵空談老業人料道六宮流亂溜湫龍骧鳳矯馬號鳴鵲縻纼難心丸你個瓶墜簪折颦眉僻恣搶喪踵魂權欲熏心如花似玉身形食齧石洫市招霜氛霜纨疏附思治太山石敢當帖字兔罟頽波瀇瀁韋柳輼車縣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