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水波奔騰。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馳波跳沫,汩濦漂疾,悠遠長懷。” 清 喬萊 《下灘》詩:“ 湘 南三月 湘 水生,馳波跳沫空江鳴。”
(2).指奔騰的水波。 南朝 齊 謝朓 《臨楚江賦》:“爾乃雲沉西岫,風動中川,馳波鬱素,駭浪浮天。”
(3).指漏壺不停滴水。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裡行》:“馳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錢仲聯 注:“《樂府詩集》一作‘漏馳催永夜,露宿逼短晨’。”
“馳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水波奔騰
指水流急速湧動、奔騰向前的動态景象。該釋義最早見于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馳波跳沫”一句,形容水流激蕩的壯闊場景。清代喬萊的《下灘》詩“馳波跳沫空江鳴”也延續了這一用法。
奔騰的水波
作為名詞使用時,特指奔騰的水流本身。例如南朝謝朓的《臨楚江賦》中“馳波鬱素,駭浪浮天”,以“馳波”描繪江水的洶湧澎湃。
漏壺滴水
引申為古代計時工具漏壺中持續滴落的水流,象征時間的流逝。南朝鮑照《代蒿裡行》中“馳波催永夜”即用此意,暗喻時間在滴水聲中悄然消逝。
該詞兼具動态描述與意象引申,既用于自然景觀的刻畫(如水流奔騰),也借物喻理(如時間流逝)。其文學淵源可追溯至漢賦與六朝詩文,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與多義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