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虞的意思、三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虞的解釋

(1).三次虞祭。《儀禮·士虞禮》:“三虞,卒哭。他用剛日,亦如初。” 鄭玄 注:“虞,喪祭名。虞,安也。骨肉歸於土,精氣無所不之,孝子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禮記·雜記下》:“士三虞,大夫五,諸侯七。” 宋 梅堯臣 《司徒陳公挽詞》:“擁塗看鹵部,誰為畢三虞?”

(2).三位掌川澤之官。《國語·齊語》:“市立三鄉,澤立三虞。” 韋昭 注:“《周禮》有澤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澤之大小及所生育者。”

(3).三條安民的禁令。《逸周書·豐謀》:“三虞:一,邊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 孔晁 注:“虞,樂也。設此三禁所以悅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虞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指三種祭祀對象(禮儀範疇)

指古代祭祀活動中需特别敬奉的三種神靈,具體包括:

  1. 道路之神(行神)
  2. 宗廟門内之神
  3. 山川土地之神

    此說源自《周禮》記載的祭祀體系,體現古人對自然與祖先的崇敬。

    來源:《周禮·夏官·職方氏》鄭玄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卷,第213頁,商務印書館,2020年。


二、指三類警戒事務(軍事範疇)

特指軍隊出征前的三項戒備措施:

  1. 防襲擊:警戒敵方伏兵
  2. 防追擊:防備敵軍尾隨
  3. 防險阻:偵察沿途地形

    見于《逸周書·大武解》,反映古代軍事謀略思想。

    來源:《逸周書彙校集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辭源》(修訂本)第1冊,第126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三、指三位虞官(職官範疇)

周代掌管山澤資源的三種官職:

  1. 山虞:管理山林禁令
  2. 澤虞:主管湖澤物産
  3. 川衡:負責河流漁捕

    《禮記·曲禮下》載"天子之五官"含此三職,體現早期生态管理制度。

    來源:《禮記正義》卷四,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典故大辭典》第6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文學典故中的特殊用法

在詩詞中偶見借"三虞"代指反複憂慮之态,如宋代劉克莊《沁園春》"歎三虞之既備,尚孤影之無俦",此處化用《孟子》"三宿出晝"典故,喻指多重顧慮。

來源:《全宋詞》第4冊,中華書局,1999年;《孟子譯注·公孫丑下》,楊伯峻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三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語境。以下是其三種主要釋義及來源:

1.三次虞祭(喪祭禮儀)

指古代喪禮中為安頓逝者魂魄而舉行的三次祭祀儀式。根據《儀禮·士虞禮》記載,“三虞,卒哭”,鄭玄注“虞”為喪祭名,目的是通過三次祭祀使逝者魂魄安定。不同身份的人虞祭次數不同,如士階層三虞,大夫五虞,諸侯七虞。


2.三位掌川澤之官(官職名稱)

源自《國語·齊語》“澤立三虞”,指周代設立的三個管理川澤資源的官職。據韋昭注解,“虞”即“度”,職責包括測量水域範圍、管理資源開發及保護生态。


3.三條安民禁令(政策法規)

出自《逸周書·豐謀》,具體内容為:
① 邊境不侵犯内地;
② 道路不驅趕牲畜;
③ 郊外不留閑人。
孔晁注“虞”為“樂”,認為這三條禁令旨在維護社會秩序,使民衆安居。


“三虞”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指禮儀制度、官職設置,也可指政策規範。其核心語義均圍繞“安頓”“管理”展開,體現了古代社會對秩序與安定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瘢胝筆楮賓接避辟逋虜采茶戲嘗受淬琢逮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電奔反北發射飛行記錄儀風步高劍父稾鞂宮門費共張規例孤立漢道赫晞洪桃後房花謝疆臣降祚驚急裡井井金精玉液記轸決驟撈家狇狫傍州例破墨敲坷垃慶旦齊驅并駕權宜之計衢盤曲須肉贅省記沈淵時至運來受祿四禁損人利己調適倜傥不群同力鳥銅山鉄壁衛跸韡炜飨辭相機而動鄉裡夫妻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