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莽滅裂的意思、魯莽滅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莽滅裂的解釋

[be rash and careless] 形容做事莽撞、草率苟且,不負責任

吾恐其魯莽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宋· 朱熹《緻知》

詳細解釋

形容做事莽撞輕率。 毛6*6*《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 江西 第五次反‘圍剿’,我軍全然不講退卻,原因在于對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都不注意,實在是一種魯莽滅裂的幹法。”參見“ 鹵莽滅裂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魯莽滅裂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魯莽滅裂”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做事草率粗疏、輕率妄為,後多形容行事不慎重,導緻嚴重後果。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個層面:

  1. “魯莽”:指行為缺乏思考,冒失沖動。例如《現代漢語詞典》指出,“魯”有愚鈍之意,“莽”指粗率冒進,二者合用強調缺乏理性判斷。
  2. “滅裂”:古語中意為“破碎”“毀壞”,引申為破壞性結果。《莊子·則陽》最早将“滅裂”與行為關聯,描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警示草率施政會摧毀秩序。

該成語常用于批評因輕率行事導緻失敗或損害的行為,例如:“他魯莽滅裂地投資未經驗證的技術,最終造成資金鍊斷裂。”其近義詞包括“輕舉妄動”“操切從事”,反義詞則為“謹小慎微”“謀定後動”。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此成語蘊含“行為與後果的因果關系”,具有鮮明的警示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

“魯莽滅裂”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行事粗魯莽撞、草率不負責任,常導緻不良後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魯莽”指粗率冒失、缺乏思考;“滅裂”意為輕率、草率。兩者結合,強調行為既莽撞又草率,常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不負責任的處事态度。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 莊子以“鹵莽”“滅裂”比喻治理國家不可草率行事,後演變為成語。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2. 示例:
    • 朱熹《緻知》:“吾恐其魯莽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 嚴複《道學外傳》:“凡文之不從時文出者,盡魯莽滅裂耳。”

四、深層内涵

成語不僅描述行為本身,還暗示這類行為易導緻失敗或破壞,如《三俠五義》中批評俠客“決不是魯莽滅裂、好勇鬥狠”。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職場、學習等場景,警示需謹慎行事。

五、近義詞與反義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朱熹、嚴複的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八達八角鼓璧月不伐裁慎滄熱查辦長恩呈政遲豫畜聚撺瞞打滑滌場飛龍廄風變焚裂過郤寒影耗子尾巴黑點河間洪生賈殃掎角之勢矜愛款順鵾鵬臉水裂變六郎蘆雪門夫鳴珂巷抹剌漠闵攮包胚層碰釘子屏移宂猥肉身菩薩如魚似水山墅神清氣朗石铫壽麻爽口推力吞摟佗發萬福聞望烏府五牙汙漬賢妃象果協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