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蘆花。因蘆花色白如雪,故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吳中言情見寄次韻》:“菰煙蘆雪是儂鄉,釣線隨身好坐忘。” 金 王良臣 《九月七日飲》詩:“風雁飛來更瀟灑,一枝蘆雪印波心。”
“蘆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蘆雪”即蘆花的别稱,因蘆花顔色潔白如雪而得名。這一比喻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描繪秋季或冬季的自然景象,突出其素雅、清冷的意境。
部分資料(如)提到“蘆雪”可指蘆葦結霜或落雪的場景,并引申為描述冬季的寒冷與凄涼。但這一用法更多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延伸,古典文獻中仍以“蘆花”為核心含義。
“蘆雪”主要承載古典文學意象,既可指代蘆花的自然形态,也可通過隱喻傳遞清冷、孤寂的情感。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古籍《全唐詩》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蘆雪》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蘆葦上落下來的雪,也指冬日中的蘆葦林地。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冬天的景色,寓意寒冷而美麗。
《蘆雪》可以拆分為「艹」和「雪」兩個部首。其中,「艹」是花草木部的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字;「雪」是意符的部首,表示與雪有關的字。從筆畫上來說,「蘆」字有4畫,「雪」字有11畫。
《蘆雪》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出自唐代文人李賀的《蘆雪歌》。在這首詩中,李賀以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蘆葦中飄揚的雪花,表達出他對冬日景色的贊美之情。
《蘆雪》的繁體字為「蘆雪」。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體。《蘆雪》一詞的古代寫法為「蘆雪」,其中「蘆」的字形與現代的「蘆」稍有差異,寫法更加繁複。
1. 冬日的蘆雪飄飛,給整個草原披上了一層銀裝。
2. 我喜歡獨自來到蘆葦地,欣賞那片鋪滿蘆雪的美景。
組詞:蘆葦、蘆葦叢、蘆葦地、蘆葦草
近義詞:寒雪、雪花
反義詞:春雨、夏日、秋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