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掎角之勢的意思、掎角之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掎角之勢的解釋

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夾擊敵人。原指從兩方面夾攻敵人。現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牽制敵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掎角之勢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戰術的成語,指作戰時軍隊分成兩部分,形成像拉住獸角(掎)和抓住獸角(角)那樣相互配合、夾擊敵人的陣勢,以達到分散敵方兵力、協同作戰的目的。

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分兵兩處或幾處,互相呼應、牽制或夾擊敵人的作戰部署。這種戰術通過占據有利地形或形成包圍态勢,使敵方首尾不能相顧,從而掌握戰場主動權。其名稱源于狩獵時分别控制野獸的角和腿的動作,後引申為軍事上的協同配合。

  2. 詞義解析

    • 掎(jǐ):原指拖住腿或拉住,引申為牽制。
    • 角:原指獸角,引申為從正面攻擊。

      “掎角”合稱,象征從不同方向(如正面與側翼)協同作戰的戰術配合。

  3. 經典用例

    該戰術在《孫子兵法》中已有體現,如“分兵以戰,掎角以持”,強調分兵協同的重要性。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分據水路要道,形成掎角之勢,最終擊潰曹操大軍。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掎角之勢”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釋義

原指從兩個方向夾擊敵人(如捕鹿時一方抓角、一方拉腿),現多用于軍事或競争策略中,表示分兵形成互相支援或牽制敵方的态勢。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
  2. 後世引用: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提到“終無掎角之勢”,明代《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也用作戰術描述。

三、用法與例句

四、讀音注意

五、擴展說明

該成語既可用于具體軍事部署(如分兵牽制),也可引申為商業、競争中的協同策略,強調多方配合的戰術優勢。

别人正在浏覽...

敗訴骲頭崩波簸揚糠秕不恁地長壽面陳讓抽煙穿連觸景傷情黨序打破沙鍋璺到底帝輔東流幡旆豐顔敷愉膏映貴豪海牛韓風函稿鶴山宦路葫蘆護士長護脫夾層話攪纏交橫綢缪交煽荊布浄土禁抑進資舅父闌夕離拆靈水鸾旌羅居某種年年歲歲叛徒樸勇清酎全精榷稅刹竿帥使說稱思愆搜補泰適探湯蹈火聽診玮藝窩棚侮折飨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