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rash and careless] 形容做事莽撞、草率苟且,不负责任
吾恐其鲁莽灭裂而终不能有所发明也。——宋· 朱熹《致知》
形容做事莽撞轻率。 毛6*泽6*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参见“ 卤莽灭裂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鲁莽灭裂汉语 快速查询。
“鲁莽灭裂”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行事粗鲁莽撞、草率不负责任,常导致不良后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鲁莽”指粗率冒失、缺乏思考;“灭裂”意为轻率、草率。两者结合,强调行为既莽撞又草率,常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不负责任的处事态度。
该成语最早出自《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庄子以“卤莽”“灭裂”比喻治理国家不可草率行事,后演变为成语。
成语不仅描述行为本身,还暗示这类行为易导致失败或破坏,如《三侠五义》中批评侠客“决不是鲁莽灭裂、好勇斗狠”。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职场、学习等场景,警示需谨慎行事。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庄子》原文及朱熹、严复的著作。
鲁莽灭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因为莽撞而自毁前程。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鲁莽和灭裂。
鲁莽为复合形容词,由“鲁”和“莽”组成。其中,“鲁”的部首是“鱼”,总共有11画;“莽”的部首是“艹”,总共有10画。
“鲁”表示愚蠢、笨拙,与“莽”一起使用表示冒失、轻率的意思。
灭裂意为毁灭、破裂,是由“灭”和“裂”组成。“灭”的部首是“火”,总共有5画;“裂”的部首是“衣”,总共有6画。
据考证,鲁莽灭裂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一书中。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没有繁体字的概念,所以鲁莽灭裂的书写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他因为鲁莽行事,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孩子们需要被教导避免鲁莽灭裂的行为。
组词中可以包括:
- 鲁莽性格
- 鲁莽行为
- 灭裂后悔
- 轻率决策
- 不计后果
- 莽撞自毁
一些近义词可以是:
- 轻率鲁莽
- 鲁莽无畏
- 冲动灭裂
- 不计后果
一些反义词可以是:
- 谨慎审慎
- 慎重考虑
- 后悔不迭
- 深思熟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