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問淵博、有名氣的儒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五:“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 三國 魏 無名氏 《劉鎮南碑》:“洪生巨儒,朝夕講誨,誾誾如也。”
洪生是漢語複合詞,由“洪”與“生”組合而成,其含義需從語素義項與典籍用例綜合考釋:
字義溯源
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洪生”為:
學問淵博、聲名卓著的儒生。
例證:三國魏·阮籍《詠懷詩》:“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³
魏晉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詞義演變
唐宋後漸泛指德高望重、著述豐贍的學者,如宋人筆記稱理學大家為“當世洪生”。
㊟¹ 許慎. 《說文解字》卷十一. 中華書局, 1963.
㊟² 王念孫. 《廣雅疏證》卷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³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卷五.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0: 頁1123.
㊟⁴ 阮籍著, 陳伯君校注. 《阮籍集校注》. 中華書局, 1987: 頁321.
㊟⁵ 蕭統編, 李善注. 《文選》卷五十五.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頁2371.
(注:古籍文獻未提供電子鍊接,紙質版本信息已标注出版信息以符考據規範)
“洪生”一詞主要含義為學問淵博、有名望的儒生,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洪生”指學識深厚且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儒家學者,常與“巨儒”并稱,強調其學術地位和道德修養。例如三國時期阮籍在《詠懷詩》中寫道:“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描述這類儒生遵循禮法、言行規範的形象。
語境與用法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洪生”可引申為“人才充沛、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德高望重的儒生,需注意區分其作為姓名或引申義的少數情況。
包席鹎鴂鼻疔逋走潮濕扯鈴愁輪叢錯翠旗蕩酒大眼賊登壽第一義谛對敭蹲安販貿風蝕甘腝顧命海峤寒暑含污橫術和事鶴膺候儀華閥華奢甲楯決疏虧負窺睨靈曲陵霜林居磷淄龍山文化鹿皮夾鳴條母子排水偏駮偏房乾筆嵌合淺知氣急敗壞親遊拳儇灑家省場四大洋死限貪瞋彈射調良讬咎土耦人香火姻緣蟹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