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牲饩的意思、牲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牲饩的解釋

所獻贈的生的牛羊豕。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資餼牽竭矣。” 杜預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雜傳五·孔循》:“ 循 持兩端,遣迎 明宗 於北門,迎 莊宗 於西門,供帳牲餼,其禮如一。” 宋 周密 《武林舊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賜禦筵於 赤岸 之 班荊館 ……明日賜牲餼,折博生羅十匹,綾十匹,絹布各二匹。”《宋史·樂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牲饩”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或禮儀場合中的特定祭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牲饩”指用于獻贈的生的牛羊豬等牲畜,通常作為祭祀或禮儀中的貢品。其核心意義來源于“牲”(祭祀用的家畜)與“饩”(生的或活的贈品)的組合。

  2. 字詞拆分

    • 牲(shēng):特指祭祀用的牛、羊、豬等家畜()。
    • 饩(xì):原指未烹煮的活牲口或生肉,後引申為饋贈的谷物或飼料()。

二、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資饩牽竭矣。”杜預注:“生曰饩。”表明“饩”指未加工的活牲口()。宋代詩詞如鄭獬《貢麟》中“烹割羅牲饩”也印證了其祭祀用途()。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牲饩”與“犧牲”均涉及祭祀,但“犧牲”多指已宰殺的祭品,而“牲饩”強調“生”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左傳》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牲饩

牲饩(shēng x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牛( 王)和食(飠),分别是該字的部首和筆畫。牲饩可追溯到古代的犧牲儀式,是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和祭品。

牲饩一詞的來源與古人祭祀信仰相關。在古代,人們将用斬殺的牛羊作為祭品獻給神靈。所以,牲饩的含義也延伸為祭祀時以食物供奉神明的儀式。

牲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牲饍」。

在古代,牲饩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牲的寫法是「⺧」,饩的寫法是「飠并豆」。這些古代的寫法也展示了漢字演變和書寫形态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牲饩的例句:

1. 每年農曆春節,我們家都會舉行牲饩儀式。

2. 牲饩的對象通常是人們敬重的神明和祖先。

關于牲饩的組詞:

1. 牲畜:指用于農業,屠宰或牲饩的家畜。

2. 祭祀:指以某種儀式或儀式行為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尊敬和禱告。

關于牲饩的近義詞:

1. 祭品:指供奉給神明或用于祭祀的物品。

2. 祭品:指用于祭祀過程中供奉神靈的物品。

關于牲饩的反義詞:

1. 非祭祀:指不涉及祭祀儀式的行為或事物。

2. 不供奉:指不給予神靈或祖先供奉祭品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