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聲淚俱下的意思、聲淚俱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聲淚俱下的解釋

[sheding tears while speaking;talk in a tearful voice] 流着眼淚訴說,形容極為悲傷

慷慨陳詞,聲淚俱下

詳細解釋

邊訴說邊流淚。形容極其悲恸或激動。《晉書·王彬傳》:“﹝ 彬 ﹞因勃然數 敦 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張锺瑞 《對于要求開設國會者之感喟》:“﹝ 楊度 ﹞見 滿 人外無一人到會,登臺演説,因痛言 中國 人心之不可恃,慷慨激昂,聲淚俱下。”亦作“ 聲淚俱發 ”。 唐 裴度 《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每一言一誓,聲淚俱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聲淚俱下”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一邊訴說,一邊哭泣,形容人極度悲痛或情緒激動時的情狀。其核心是語言表達與情感宣洩同時進行,突出真摯的情感流露。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書·王彬傳》。東晉時期,王彬在控訴王敦叛亂時“音辭慷慨,聲淚俱下”,既展現了悲憤,又表達了對忠良被害的痛心。這一場景成為成語的經典出處。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成語強調“聲”與“淚”并存,若僅哭泣而無言語(如“泣不成聲”)則不完全符合此義。在正式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情感的真實性和場合的恰當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聲淚俱下》是什麼意思

《聲淚俱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聲音和眼淚一起流下來,表示非常悲傷或感動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蔔心口

拆分筆畫:11畫

來源

《聲淚俱下》的來源不是很明确,但應該源于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在古代戲劇、文學作品或表演中,演員或角色通過逼真的語言和表情,能夠引起觀衆的共鳴,使他們感到悲傷或感動,産生流淚的效果。

繁體

繁體寫法:聲淚俱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聲淚俱下》的寫法為「聲淚俱下」。

例句

電影的情節非常感人,結尾處的場景讓我感動得聲淚俱下。

組詞

聲情并茂、動人心弦、淚如雨下、淚如泉湧、心痛萬分

近義詞

感動落淚、悲傷至極、聲情并茂

反義詞

無動于衷、無動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