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泸定橋的意思、泸定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泸定橋的解釋

即 大渡河 鐵索橋 。在 四川省 泸定縣 城西。橋以鐵索系于兩岸橋台構成,索上鋪木闆以通行人。1935年5月, 中國 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裡長征途中,由此處突破敵人封鎖,強渡 大渡河 。解放後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泸定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縣境内的一座曆史悠久的鐵索橋,橫跨大渡河。該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是連接川藏交通的要道,也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典型代表之一。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泸定橋”一詞由三部分構成:“泸”指代泸水(大渡河的古稱),源自《水經注》中“泸江水”的記載;“定”取“平定、安定”之意,反映清政府修建此橋以鞏固邊疆的意圖;“橋”即指通行設施。其名稱完整釋義為“跨越泸水以安定邊疆的橋梁”。

橋梁主體結構由13根鐵鍊組成,其中9根為底鍊,4根為兩側扶手鍊,全長103米,寬3米。每根鐵鍊由862至997個鐵環相扣,總重達21噸,體現了清代冶鐵技術和力學設計的智慧。橋頭立有康熙帝禦題“泸定橋”石碑及記述建橋始末的《禦制泸定橋碑記》。

該橋因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飛奪泸定橋”戰役而載入史冊,此次戰役被收錄于《中國共産黨簡史》及多版中學曆史教材。1980年,泸定橋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在文化語境中,“泸定橋”已成為中國革命精神的象征符號,其形象頻繁出現在《七律·長征》等文學作品中。橋梁建築學價值方面,《中國橋梁技術史》評價其為“世界現存的古代鐵索橋中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傑作”。

網絡擴展解釋

泸定橋是中國四川省泸定縣大渡河上的一座曆史悠久的鐵索橋,具有重要的曆史、軍事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概況

泸定橋又稱大渡河鐵索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1706年)建成。橋長103米,寬約3米,由13根鐵鍊組成,其中9根為橋面,4根為扶手,總重超40噸。其名稱源于康熙帝取“泸水”(大渡河舊稱)與“平定”(平息當地叛亂)之意,并親題“泸定橋”三字立碑于橋頭。

2.曆史背景

3.建築特色

4.文化與象征意義

5.保護與現狀

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4A級景區,兼具曆史教育與旅遊價值。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權威曆史文獻或景區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不出腿班曆儤使賓親重山峻嶺誕育堕樓訛本恩山義海旛旛訪單飛岑沸騰爐膚辭符緯觥籌乖巧雚筋咳兒诃護和陸皇朝麾钺澆苛假手于人進次勒抑遼滇黎飾勵志竭精慢易生憂鬘雲磨喝樂排水管品竹巧言利口切至清商樂蜷屈曲沮入手三十六着,走為上着上果釋警事款食卓驷驖貪俗騰晶銅丸挖補畏俯甕牖窩贓五院制銜鋒象鍪鄉願險棧枲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