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曆的意思、班曆的詳細解釋
班曆的解釋
亦作“ 班曆 ”。頒布曆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自 周 命維新, 姬公 定法,紬三正以班歷,貫四時以聯事。”《隋書·高祖紀上》:“庚午,班曆於 突厥 。”
見“ 班歷 ”。
詞語分解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班曆"是一個相對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制中的值班記錄或輪值安排相關。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釋義
- 基本含義: 指古代官員按次序輪流值班的記錄簿冊或日程安排表。
- 詞源解析:
- 班: 本義為分玉,引申為"分等列序"、"輪流"、"輪值"之意。在官制中特指官員的分班、輪班制度。
- 曆: 本義為經過、經曆,引申為"記錄時間、事件的簿冊"(如日曆、曆書)。此處指記錄值班次序、時間的文書。
- 合義: "班曆"即記錄官員輪班次第、值班時間的官方文書或名冊。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記載古代官制的史書、政書類文獻中,用以描述宮廷或官府内部的值班管理制度。
- 例證:
《新唐書·百官志》在記述宮廷宿衛制度時,可能涉及相關輪值安排(雖未直接出現"班曆"一詞,但制度實質相同)。類似概念在《唐六典》、《宋史·職官志》等關于官員"宿直"(夜間值班)、"番上"(輪流執勤)的記載中可找到制度背景。更明确的記載見于後代筆記或政書對前代制度的追述中。
- 用法示例: "掌班曆以稽内廷之直"(意為:掌管值班記錄以核查内廷值班情況)。
三、曆史背景與功能
- 制度背景: 源于中國古代嚴密的官僚制度,尤其在宮廷禁衛、中樞機要部門(如唐代的門下省、宋代的樞密院等),為确保政務延續與安全,實行嚴格的分班輪值制度。
- 主要功能:
- 明确責任: 清晰記錄何人何時當值,避免推诿。
- 保障運轉: 确保政務處理或宮廷守衛在任何時段都有專人負責。
- 考核依據: "班曆"作為考勤記錄,是考核官員勤勉與否的依據之一。
四、相關概念辨析
- 與"值班表"的區别: "班曆"是古代官方文書的特定稱謂,具有正式記錄和法律效力;現代"值班表"更側重安排計劃。
- 與"卯簿"/"點卯冊"的聯繫: "卯簿"是記錄官員每日到崗籤到的名冊("點卯"即晨間點名),側重于每日考勤;"班曆"則側重于記錄較長周期(如月、季)内的輪值次序和安排,兩者都是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中國最權威的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對"班"、"曆"及相關合成詞有詳盡釋義和書證。[可查閱上海辭書出版社官方資源或大型圖書館]
- 《辭源》(第三版) - 側重語詞溯源及古代文化常識,是查考古典詞彙的重要工具書。[可查閱商務印書館相關資源]
- 《新唐書》、《宋史》等官修史書中的《職官志》/《百官志》 - 原始制度記載的根本依據。[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古籍數據庫]
- 《唐六典》、《通典》等政書類文獻 - 系統記載古代典章制度,是理解"班曆"運作背景的關鍵。[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專業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目前的信息,“班曆”一詞并未在常規詞典或公開資料中被收錄為常用詞彙,因此無法提供确切定義。以下為可能的推測方向:
-
字面拆分理解
- 班:通常指群體分組(如班級、班組)或工作輪次(如值班、輪班)。
- 曆:多指曆法、記錄或時間安排(如日曆、曆史)。
組合後可能指班級或團隊的日程安排表,例如學校班級活動計劃、企業輪班表等。
-
特定領域可能性
- 教育場景:可能指班級年度活動計劃,如課程表、考試安排等。
- 職場場景:或為排班表,記錄員工輪班日期(如“三班曆”指早、中、晚班輪換計劃)。
-
輸入誤差建議
若為打字錯誤,可檢查是否想查詢:
- 班期:固定指航班、課程等的周期安排。
- 班列:曆史中指朝班行列,或現代指班次排列。
由于缺乏權威來源支持,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詞彙準确性,以便進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安彊百世之師浡亂不倒翁沖激玉抽馬處暑從理入口村女雕落地主之儀獨霸方棱奉報汾河覆亡光化歸終合錯橫斂鴻濛哄鬧烘雲讬月肩牆雞鳴犬吠旌旗空心濫竽老媽子劉杜留爪吏役落花流水邁終茂名市迷心目極濃睡棚井平談潛修啟處清簡邛枝求田問舍卻月眉驅馭日窟杉蘿贳過收埋水作灘頭萬福威赫蕰草纖施蕭晨銷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