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泸定桥的意思、泸定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泸定桥的解释

即 大渡河 铁索桥 。在 四川省 泸定县 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1935年5月, 中国 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由此处突破敌人封锁,强渡 大渡河 。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泸定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的一座历史悠久的铁索桥,横跨大渡河。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是连接川藏交通的要道,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泸定桥”一词由三部分构成:“泸”指代泸水(大渡河的古称),源自《水经注》中“泸江水”的记载;“定”取“平定、安定”之意,反映清政府修建此桥以巩固边疆的意图;“桥”即指通行设施。其名称完整释义为“跨越泸水以安定边疆的桥梁”。

桥梁主体结构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9根为底链,4根为两侧扶手链,全长103米,宽3米。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总重达21吨,体现了清代冶铁技术和力学设计的智慧。桥头立有康熙帝御题“泸定桥”石碑及记述建桥始末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该桥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战役而载入史册,此次战役被收录于《中国共产党简史》及多版中学历史教材。1980年,泸定桥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在文化语境中,“泸定桥”已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符号,其形象频繁出现在《七律·长征》等文学作品中。桥梁建筑学价值方面,《中国桥梁技术史》评价其为“世界现存的古代铁索桥中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杰作”。

网络扩展解释

泸定桥是中国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一座历史悠久的铁索桥,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和文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概况

泸定桥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1706年)建成。桥长103米,宽约3米,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9根为桥面,4根为扶手,总重超40吨。其名称源于康熙帝取“泸水”(大渡河旧称)与“平定”(平息当地叛乱)之意,并亲题“泸定桥”三字立碑于桥头。

2.历史背景

3.建筑特色

4.文化与象征意义

5.保护与现状

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兼具历史教育与旅游价值。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相关权威历史文献或景区官方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薆逮白饭百职贬窜不当紧裁画草棉车户齿剑宠顾瓷瓷实实窜杂当不起当世殚精毕力低能东井多幸飞虎凤念風雲月露孚乳公子句骊规爲横功假名蹇舛将离兼毫寄径极塞聚骨扇君位枯灭瓓玕连木烈辉窿穹满门漫墙面面相睹评检钳口不言庆礼晴爽耆秀筌相缺画商决数目字赎刑岁物蹋顿慝礼歪七竖八五行相胜下跪相乌贤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