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緯的意思、符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緯的解釋

符圖谶緯之類典籍的統稱。《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臣伏思:大 宋 之興,雖協應符緯,而開基造次,根條未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源于中國古代的谶緯之學。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闡釋:

  1. 本義與核心概念:

    • 符: 本指符節、符信,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将或作為身份憑證的信物,通常一分為二,合之以驗真僞。在谶緯語境中,“符”引申為上天降下的祥瑞征兆或預言性的圖文,象征着天命所歸、帝王受命的憑證,即“符命”、“符瑞”。例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這裡的《赤伏符》即被視為劉秀應天命的憑證。
    • 緯: 相對于“經”而言。本指織物的橫線。在學術上,“緯”指假托孔子或古代聖賢之名,用神學觀點附會、解釋儒家經典(如《詩》、《書》、《禮》、《樂》、《易》、《春秋》)的著作,稱為“緯書”。緯書内容多包含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災異祥瑞、預言未來等神秘學說。
    • 符緯合稱: 因此,“符緯”一詞合指那些宣揚天命符瑞、預言吉兇禍福的谶語(即“符”或“谶”)和緯書(即“緯”)。它代表了漢代盛行的一種将神學迷信附會于儒家經典和政治現實的思想體系,核心在于通過神秘的預言和征兆來論證王朝更替、君主統治的合法性與必然性。如《隋書·經籍志一》在論述谶緯起源時提到:“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谶興,遂盛行于世。”
  2. 引申義與曆史評價:

    • 後世常用“符緯”泛指一切預言吉兇、宣揚天命的神秘學說和圖谶。它成為漢代特定思想文化現象的代表。
    • 在學術史上,“符緯”因其内容多荒誕不經、牽強附會,常受到正統儒家學者和史學家的批判。清代編纂《四庫全書》時,對谶緯之學評價甚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易類六》在論及相關書籍時指出:“谶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并認為後世此類書籍“大抵依托附會,不足深诘”。這反映了後世主流學術對符緯之學基本持否定态度,視其為迷信和僞學。

“符緯”主要指漢代興起的、以谶語(符命、預言)和緯書(附會儒家經典的著作)為載體的神學政治學說,核心思想是通過神秘的天象、符瑞和預言來論證君權神授與王朝更替的合法性。它既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也因其内容的神秘性和非理性而受到後世批判。

參考來源:

  1. 《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隋書》卷三十二《經籍志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經部·易類六》,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符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典籍中的解釋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符緯指符圖谶緯之類典籍的統稱,即古代預言、占卜類文獻的集合。其中:

2.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臣伏思:大宋之興,雖協應符緯,而開基造次,根條未繁。”。此句意為宋朝建立雖順應天命(符緯),但根基尚不穩固,強調其作為政治合法性的象征意義。

3.構成分析

4.現代理解

現代語境中,“符緯”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特指古代帶有神秘色彩的預言類典籍,反映當時的社會信仰與政治文化。


以上解釋綜合了字典、史書及文獻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原文或谶緯類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瓪瓦暴勃诐説鹁姑涔灂承值楚肆慈眼攢聚粗猛打采答款大谒者燈傘對詞敦曉奉勸鳳箫鸾管分位工件國民國音橫野澒挏花鲫魚黃眉架工講律奸笑角立嬌慵黅霄咀嚼開門七件事課賦斂聲屏息伶牙俐嘴臨帖祿裡馬券鳥巢撲跌前鋒營牄牄竊祿棋聲欺役商蟲升合生肖錢慎肅射招食不裹腹侍執巾栉悚峙文虻霧壑五四運動烏托邦五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