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商樂的意思、清商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商樂的解釋

古代 漢 族的民間音樂,如 漢 相和歌。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的歌曲,因稱清商三調。 晉 朝播遷,聲伎分散,其在 南朝 發展為 江 南 吳 歌、 荊 楚 西聲。 北魏 孝文帝 、 宣武帝 收集中原舊曲及 吳 歌、西聲,總稱為《清商樂》,以别于雅樂、胡樂。 隋 改稱清樂,設清商署掌管其事。 唐武宗 時有六十三曲, 唐 末僅存四十四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商樂是中國漢魏至隋唐時期重要的傳統音樂形式,其發展與演變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時代的音樂特色。以下從定義、曆史、藝術特點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清商樂是漢魏六朝時期以相和歌為基礎,融合南方吳歌、西曲等民間音樂形成的俗樂總稱。其名稱源于音樂調式中的“清商三調”(平調、清調、瑟調),對應宮、商、角三種調式系統。早期可追溯至漢代北方民間音樂,後隨晉室南遷與江南音樂交融,形成新體系。

二、曆史演變

  1. 漢魏時期:起源于北方相和歌,曹魏設“清商署”專管宮廷音樂,文人拟作興盛(如曹丕《燕歌行》)。
  2. 東晉南朝:南遷後吸收江南吳歌(如《子夜歌》)和荊楚西曲,風格轉向柔婉細膩。
  3. 北魏至隋唐:北魏南征後整合南北樂曲,隋唐時逐漸被燕樂取代,部分曲調融入教坊曲。

三、藝術特點

  1. 音樂風格:
    • 雅俗交融:兼具宮廷雅樂的儀式性與民間俗樂的抒情性,形成“清柔婉轉”的獨特風格。
    • 情感基調:以哀怨纏綿為主,契合魏晉南北朝亂世文人的感傷情懷,如《魏書·樂志》載“清商悲苦,其音急促”。
  2. 題材與形式:
    • 歌詞多配樂府詩,尤以南朝民歌為主,善用方言和諧音雙關(如“蓮”諧“憐”)。
    • 結構以五言四句短詩為主,常見回環複沓(如《子夜四時歌》分四季詠唱)。
  3. 樂器組合:使用琴、瑟、筝、琵琶、笙、笛等,注重器樂與人聲的配合。

四、曆史地位

清商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占據音樂主導地位,是連接漢唐音樂的重要橋梁。其調式理論和藝術形式對後世燕樂、教坊曲等産生深遠影響。唐代杜佑《通典》評價其為“華夏正聲”,足見其在中國傳統音樂史中的核心地位。

提示:如需了解清商樂具體曲目或調式理論,可進一步查閱《樂府詩集》《魏書·樂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商樂

清商樂是一個古老的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悅耳動聽的音樂。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介紹清商樂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商樂的拆分部首是音,并且包含有11個筆畫。

來源

清商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音樂體系,是中國古代樂曲中的一種。清商樂在古代被用來形容那些音色清脆、旋律優美的音樂,因此逐漸成為了一個代指美妙音樂的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清商樂的寫法為「清商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清商樂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總體來說,它是由清、商和樂三個字組成的。其中,清指的是音色清脆悅耳,商指的是中國古代音樂中的五音之一,樂指的是音樂。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清商樂的例句:

1. 我非常喜歡聽清商樂,因為它能帶給我極大的享受。

2. 這個音樂會将為觀衆帶來一場精彩的清商樂演奏。

組詞

清樂、清曲、商音、商調

近義詞

悅耳音樂、美妙樂曲、動聽旋律

反義詞

刺耳音樂、難聽曲調、不悅耳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