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鄉中貌似謹厚,而實與流俗合污的僞善者。 漢 徐幹 《中論·考僞》:“鄉願亦無殺6*人之罪,而 仲尼 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 明 李贽 《與耿司寇告别》:“若夫賊德之鄉願,則雖過門而不欲其入室,蓋拒絶之深矣,而肯遽以人類視之哉!” ********* 《鄉願與大盜》:“ 中國 一部曆史,是鄉願與大盜結合的紀錄。”參見“ 鄉原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鄉願漢語 快速查詢。
“鄉願”是儒家經典中批判的一類僞善者,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核心定義
指表面忠厚老實、實則毫無道德原則,通過媚俗趨時、八面玲珑來博取衆人好感的人。這類人看似謹慎廉潔,實則與不良風氣同流合污,被稱為“德之賊”(敗壞道德者)。
經典出處與演變
儒家批判的原因
儒家強調“仁”與“禮”的統一,而鄉願者内外割裂,破壞道德根基。他們以虛假形象獲得贊譽,削弱了社會對真善美的判斷标準()。
現代啟示
這一概念至今仍有警示意義,提醒人們警惕表面圓滑世故、實則喪失底線的行為,倡導表裡如一的道德操守()。
示例:某些官員為維護“老好人”形象,對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正是鄉願作風的體現。
《鄉願》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用來表達對故鄉的願望和思念之情。鄉願意味着一個人對他或她的家鄉和親人的深情厚意。
鄉願的拆分部首是“⺍”(乙部),由5個筆畫組成。
鄉願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懷念之情。鄉願一詞在唐代開始被廣泛使用,并逐漸成為表達對家鄉之心的代名詞。
鄉願的繁體寫法為「鄉願」。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的内容,鄉願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鄉願」。
1. 我身在他鄉,卻時常挂念着鄉願故鄉。
2. 鄉願之情迫使他回到了家鄉。
3. 這首歌勾起了我對鄉願的無盡思念。
鄉願的相關詞組有:鄉邑(故鄉),願望(希望的心願),鄉裡(家鄉的人們),鄉親(鄉下的親人),鄉頌(贊美家鄉的詩歌)。
鄉願的近義詞有:故土、故鄉、家鄉、故地。
鄉願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的特定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