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儤使的意思、儤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儤使的解釋

錄職試用。《金史·選舉志三》:“詔:皇家袒免以上親,就廕者依格引試,中選者勿令當儤使。”《元典章·吏部二·儤使》:“近據來呈,拟到六品、七品子孫,許應當隨朝儤使周年,或減半年,并不支俸。”《元史·選舉志三》:“諸廕叙人員……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年二十五之上者,當儤使一年,并不支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儤使”是古代官吏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官員任職前的試用期,新入職的官吏需通過一定時間的實際工作考核,才能正式獲得職位。試用期間通常不領取俸祿,例如《元史》記載七品以上官員需“當儤使一年,并不支俸”。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特點

  1. 試用對象
    主要針對蔭叙人員(因家族功勳被推薦任職者),如《金史》提到皇家宗親通過考試後仍需避免“儤使”。
  2. 試用時長
    根據品級不同,試用期從半年到一年不等,如六品、七品官員需“儤使周年,或減半年”。
  3. 職責内容
    包含值班值守(如“官吏連直”)和實際政務處理,屬于任職前的實踐考察階段。

三、相關延伸

“儤”字本身亦有考場代筆人的引申義,但“儤使”一詞專指官吏試用制度,多見于金、元時期的文獻。

如需查閱具體古籍原文,可參考《元典章·吏部二》或《金史·選舉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儤使(yào shǐ)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兒和使,共有16個筆畫。該詞源于古代漢語,是一個繁體字。在古時候,儤使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可能會使用更多的繁體字或者采用不同的字形。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漢字在演變中經曆了各種改革和發展。 以下是一個關于儤使的例句: 他是公司的儤使,負責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 除了儤使外,還可以構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儤事、儤官等。近義詞可能包括主管、經理等詞語,而反義詞可以是下屬、員工等。這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能夠準确表達不同的含義。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