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赂贿的意思、赂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赂贿的解释

(1).谓用财物买通别人。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未几,会有赂贿母氏求於 琬 合者。 琬 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为娼。”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朝庭则鬻爵卖官,公行赂贿。”

(2).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未处分间,有告 文智 诈受赂贿验,遂斩之。”《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纵有拦当,亦不送官,贪图赂贿,私下脱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赂贿”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赂贿”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

  1. 动词用法:指用财物买通他人,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青琐高议后集·温琬》记载:“赂贿母氏求於琬合者”,即通过财物收买他人。
  2. 名词用法:指用于买通他人的财物。如唐代张鷟《朝野佥载》提到“诈受赂贿验”,此处“赂贿”即指贿赂的财物。

二、与现代“贿赂”的关系

现代法律术语中,“贿赂”是更常用的词汇,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其范围更广,包括现金、礼品、有价证券等多种形式,且具有明确的法律后果(如构成贪污贿赂罪)。

三、核心区别

  1. 使用场景:“赂贿”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法律和日常用语中多用“贿赂”。
  2. 法律属性:古代“赂贿”更多描述行为本身,而现代“贿赂”被纳入法律框架,强调对公平竞争或公权力的破坏。

四、示例补充

“赂贿”是古汉语词汇,现代已逐渐被“贿赂”替代,后者在法律和社会层面具有更明确的界定与约束。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定义,可参考《刑法》中关于贪污贿赂罪的相关条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赂贿

赂贿是指以财物或其他利益来收买他人,以求获得特定的优待或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赂贿也被视为一种腐败行为,常常与贪污、受贿等不良现象联系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说文解字》中将“赂贿”的部首划分为贝部,部首的位置在字的左上方,表示与财富有关。根据《康熙字典》,赂贿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与繁体

赂贿的简化字为“赂”,其繁体字为“賂”。赂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走向他人,可能是给予财物的动态手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赂贿的写法略有不同。赂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呂负切”,分为“囊”和“俞”的组合,表示拿着礼物的样子。贿字在古代写法为“取负切”,表示拿走财物的意思。

例句

1. 他通过赂贿政府官员,在招标中获得了合同。 2. 那位富商为了让他的儿子顺利通过考试,不惜赂贿了考官。

组词

赂赂、赂金、贿款、行贿等。

近义词

贿赂、行贿、受贿、贿赂等。

反义词

清正廉洁、诚实守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