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救困的意思、扶危救困的詳細解釋
扶危救困的解釋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元 無名氏 《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箇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元 無名氏 《活拿蕭天佑》第一折:“你是那調和鼎鼐廟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亦作“ 扶危濟困 ”。《水浒傳》第三八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戒殺放生》:“要之扶危濟困,是君子之存心。”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們各盡所能足以滋乳生生,我們各有理性天良足以扶危濟困。”
詞語分解
- 扶的解釋 扶 ú 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攙扶。扶正。扶老攜幼。 幫助,援助:扶養。扶植。扶危濟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發扶手。 姓。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困的解釋 困 (④⑤睏) ù 陷在艱難痛苦或無法擺脫的環境中:困厄(處境困苦危險)。困處(?)。困居。困擾。困境。困窘。困知勉行。困獸猶鬥。 窮苦、艱難:困苦。困難。 包圍:困守。圍困。 疲乏:困乏。困倦。困頓
網絡擴展解釋
“扶危救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ú wēi jiù kùn,其核心含義是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予救濟和幫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扶”指扶持、幫助;“危”指危險、危急;“救”為救助;“困”指困境。四字組合,強調在他人面臨危難或困苦時主動伸出援手。
- 引申意義:
形容心懷仁善,在他人需要時挺身而出,提供物質或精神支持。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元代雜劇《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另一出處為元雜劇《活拿蕭天佑》第一折:“扶危救困安邦器。”。
-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定語,為中性詞。
- 近義詞:
扶危濟困、救困扶危(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救困扶危”)。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褒揚個人或集體的善舉,如:
- 梁斌《紅旗譜》:“陳旅長……扶危救困,愛國恤民。”
- 郭沫若《星空》:“理性天良足以扶危濟困。”
4.補充說明
- 該成語與“扶危濟困”常互通使用,但“濟”更偏重物質援助,“救”則包含更廣泛的救助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元代雜劇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相關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危救困》是一個漢語詞組,它的意思是幫助那些處于危險境地或困境中的人。現在讓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扌"是指手部,表示人類用手去做事情;"危"表示危險;"救"表示拯救;"困"表示陷入困境。也就是說,"扶危救困"詞組是指用手去幫助那些面臨危險和困境的人們。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是它是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愛之心"。在古代,人們強調互助和道德觀念,扶危救困就是其中一種體現。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沒有繁體形式,因為它沒有特定的繁體版本。
在古時候,"扶危救困"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古代漢字中,有許多版本的字體,但基本上仍然表達相同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地震發生後,許多志願者紛紛前往受災地區扶危救困。
除了"扶危救困"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組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扶貧助弱",意思是幫助貧困和弱勢群體;"救急解困",意思是解救急需和解決困難。這些詞都有着類似的含義,即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近義詞可以是"助人為樂",意思是樂于幫助他人。反義詞可能是"漠不冷漠", 意思是對他人的困境毫不關心。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