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初兇後吉。《後漢書·申屠剛鮑永等傳贊》:“ 鮑永 沉吟,晚乃歸正,志達義全,先號後慶。” 李賢 注:“《易》曰‘先號咷而後笑’,謂初兇後吉也。”
“先號後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ān hào hòu qìng,意為“初時兇險,後來轉為吉祥”,即事情開始時遭遇困境,但最終獲得好的結果。
詞義來源
該成語出自《後漢書·申屠剛鮑永等傳贊》,原文提到:“鮑永沉吟,晚乃歸正,志達義全,先號後慶。”。李賢在注解中進一步引用《易經》的“先號咷而後笑”,說明其核心含義是“初兇後吉”。
結構與用法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個人或事件經曆波折後終獲成功,例如曆史人物鮑永在經曆猶豫後歸順明主,最終實現志向。
“先號後慶”通過對比“號”(悲泣)與“慶”(喜慶),生動體現了事物發展的轉折性,強調逆境後的順遂。其典故和《易經》的關聯也增添了文化深度。
《先號後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先慘後喜,先經曆困難後才能取得喜慶。該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我們來拆分一下:
先:部首是人,筆畫數為2。先的意思是在時間上或順序上優先。
號:部首是口,筆畫數為4。號表示表達或宣布。
慶:部首是廣,筆畫數為5。慶意味着喜慶或慶祝。
《先號後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宴會儀式。在古代的宴會中,主人會事先邀請客人,然後宣布宴會的日期和時間。宴會在預定的日期舉行後,人們才能慶祝和享受。
繁體字的寫法是「先號後慶」。
在古時候,慶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它由「廣」和「白」組成。這個字形表達了人們在廣場上聚集慶祝的場景。
以下是一些使用《先號後慶》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經曆了無數的困難,但最終取得了成功,真是先號後慶啊。
2. 考試結束後,同學們慶祝着他們的努力,這是先號後慶的時刻。
組詞:先行、先知、先學、先見、先秦。
近義詞:結果如何、勞苦功高、辛苦付出。
反義詞:先慶後號、先勝後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