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挂绶的意思、挂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挂绶的解釋

謂辭官。綬,系在印紐上的絲帶。 唐 元稹 《歸田》詩:“ 陶君 三十七,挂綬出都門。”參見“ 挂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挂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形與讀音 “挂”從手從圭,本義為懸挂;“绶”從糸從受,指古代系官印的絲帶。二字連讀為guà shòu,屬去聲與去聲組合,發音短促有力,暗含決斷意味(《漢語大字典》字形演變考)。

二、基本釋義 指古代官員主動解下系印的绶帶,象征辭去官職。如《後漢書·張湛傳》載:“遂挂绶歸田,不複問政。”該詞多用于表達對官場的不滿或追求隱逸生活的态度(《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三、文化内涵

  1. 仕隱抉擇:與“挂冠”同義,體現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取向(《中國官制史》第三章)。
  2. 等級象征:不同顔色/材質的绶帶對應官職品級,如漢代“金印紫绶”為三公标志,解绶即放棄身份特權(《漢官六種》注疏)。

四、曆史演變 唐代後隨着官印形制改變(印匣取代佩印),該詞漸被“辭印”“緻仕”等替代,但仍保留在文學作品中,如白居易《秦中吟》:“挂绶響鈴閣,辭歸戀薜蘿。”(《辭源》修訂本)

五、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曆史題材創作或典故引用,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挂绶行為中的儒道思想碰撞”,延續其文化象征意義(《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職官篇)。

網絡擴展解釋

“挂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挂:意為懸挂、系挂;
    • 绶:指古代系官印或勳章的彩色絲帶()。
      合起來可理解為“懸挂印绶”,即官員佩戴象征身份的絲帶。
  2. 核心詞義
    該詞多指辭去官職。古代官員卸任時需交還印绶,因此“挂绶”成為辭官的代稱()。例如唐代元稹《歸田》詩雲:“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門”,即以“挂绶”表達辭官歸隱之意。


二、延伸與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歸田》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嗄程八寸三分帽子班蘭卑伏駁彩博枭不刊之說策得插孔寵惠瘡疹次介慈氏村愚戴筐擔舁點交铎鞘飯顆山高了共契冠冕慣竊鬼眨眼蠱溺過累猓然鍋頭回員肩排餃子嗟怨基團局頓開會虧教闌縱老幫閑鹿縱曼曼獌狿目巧睦婣囊被釀秫咆咻辟彊潛淋阙一不可柔善善歲詩中有畫飾琢樹蜂水火兵蟲殊裔所有主天征香徑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