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祿禀的意思、祿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祿禀的解釋

亦作“祿廩”。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周禮·天官·宮正》“幾其出入,均其稍食” 漢 鄭玄 注:“稍食,祿稟。” 賈公彥 疏:“其祿,與之米稟,故雲祿稟也。”《舊唐書·代宗紀》:“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至于所以賜某者,亦可謂周矣。為其貧也,使之有屋廬而多祿廩;為其求在外而欲其内也,置之京師,而如其在外之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元年》:“祿廩至厚,地望亦優,其間不無濫被升擢者,願賜裁損。”《明史·食貨志六》:“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祿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祿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字義分解

  1. 祿(lù)

    • 本義:古代官吏的俸給,如“俸祿”“高官厚祿”。
    • 擴展:引申為福氣、福運,如成語“無功受祿”。
  2. 禀(bǐng)

    • 本義:向上級報告(如“禀報”),或領受(如“禀承”)。
    • 在“祿禀”中特指官府發放的糧食。

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周禮》
    漢代鄭玄注《周禮·天官·宮正》時提到:“稍食,祿禀。”賈公彥進一步解釋為“官俸以米糧形式發放”。

  2. 《舊唐書》
    唐代文獻中記載官員俸祿的弊端:“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

  3. 王安石與宋代
    宋代官員俸祿制度中,“祿禀”常指實物俸祿(如粟米),王安石曾提及俸祿與官員職責的關系。


曆史背景


“祿禀”是古代官員俸祿的代稱,核心含義為官府發放的糧食或俸給,常見于漢至明清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舊唐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祿禀的意思

祿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們所得到的福報、福氣、福利或幸福之物。

祿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祿禀共有13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是示,右邊是錄。

祿禀的來源

祿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獻,最早見于《尚書·周書·亳享》:“於亳享文王之祿禀。”

祿禀的繁體

祿禀的繁體形式是祿禀。

祿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祿禀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廣韻》中,祿禀的寫法為祿奉。在《康熙字典》中,祿禀的寫法為祿稟。這些都是祿禀的古代寫法。

祿禀的例句

1. 他一生勤勞,祿禀富足。

2. 因為他虔誠地祈禱,祿禀臨門。

3. 這個家庭世世代代享受着祿禀。

祿禀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祿禀滿門、祿禀富足、祿禀臨門。

近義詞:福報、福氣、福利、幸福。

反義詞:不幸、厄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