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物的意思、芳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物的解釋

芳香之物。多指花卉草木。 唐 韋應物 《與友生野飲效陶體》詩:“始自翫芳物,行當念徂春。” 宋 梅堯臣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歸時雖已過寒食,芳物猶能逐暖風。” 宋 晁補之 《魚溝懷家》詩:“歸來未應芳物老,桃花如錦遍 松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物”的漢語詞典釋義

“芳物”是一個古雅的中文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具有芬芳香氣或美好特質的事物,多用于詩文典籍中,強調事物的香氣、高潔品質或審美價值。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芳香之物

    指散發香氣的事物,尤指花草植物。

    例證:

    《楚辭·九章·思美人》:“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物?”(王逸注:“芳物,香草也。”)

    來源:中華書局《楚辭補注》(鍊接

  2. 美好之物

    引申為一切美好、珍貴或值得珍視的事物,可涵蓋自然景物、品德或藝術作品。

    例證:

    唐代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其中“芳物”暗喻待客的樸素情誼。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杜詩詳注》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

  1. 香草的象征意義

    古代常以“芳物”(如蘭、蕙)喻指君子高潔品格。

    例證:

    《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以香草喻修身。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2. 詩詞中的審美意象

    文人借“芳物”寄托對自然之美或理想境界的追求。

    例證:

    宋代陸遊《東園觀梅》:“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過春。”以梅花為“芳物”代表孤高志趣。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陸遊詩選》


三、權威詞典定義


四、引用古籍原文強化釋義

《文選·謝朓〈和徐都曹〉》:“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桃李成蹊徑,桑榆蔭道周。東都已俶載,言歸望綠疇。”

李善注:“芳物,謂桃李也。”

來源:中華書局《文選注》


“芳物”兼具自然屬性(芳香)與文化屬性(美好象征),是漢語中融合感官體驗與精神寄托的典雅表達,常見于古典文學與哲學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芳物”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一、基本含義

芳物(拼音:fāng wù)指芳香之物,多用于描述花卉草木等散發香氣的自然事物。例如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與友生野飲效陶體》中寫道:“始自翫芳物,行當念徂春”,這裡的“芳物”即指春日芬芳的花草。

二、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芳物”可引申為美好、優雅的事物或物品,強調其令人愉悅的特性。例如宋代晁補之《魚溝懷家》詩中的“芳物”既指自然花卉,也暗含對美好時光的追憶。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常用于詩詞中描寫自然景物,如“芳物猶能逐暖風”(宋·梅堯臣)。
  2. 現代語境:可比喻優雅的事物或品質,如“人生如寄,且盡芳物”(借指享受美好事物)。

四、字義溯源

五、補充說明

“芳物”屬于較文雅的詞彙,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但在文學創作或特定表達中仍具意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韋應物、梅堯臣的詩集。

别人正在浏覽...

暴王滮田比較教育并毂餅食長惑純純東非端志蕃畿瞽詞鼓枻合扇黃葛患氣觳薄呼叱隳靡渾渾噩噩江澳江瘴绛紫交口同聲節人解息緝婦缙紳罽庭聚散曆曆梅花陣沒下稍腼顔天壤墨竹逆水頗颣匍匐莖磬師欺嘴拳腕屈盧人本院容光煥發三惡趣喪斧山南滲淡詩徵殊深轸念趿拉糖果痰飲田鼠條議侮罵鄉試年銜酒纖仄希姹希留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