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柏。柏經霜猶茂,故稱。語本 晉 陶潛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終懷在壑舟,諒哉宜霜柏。”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爾挂情於霜柏,我發意於冬桂。”
(2).喻情操高潔的人。 宋 蘇轼 《贈人》詩:“ 蓬山 路遠人難到,霜柏威高道轉孤。”
(3).喻老而彌健的人。 元 趙孟頫 《次韻左轄相公奉寄行台中丞徐公》:“白髮故人霜柏在,黃塵遊子斷蓬如。”
“霜柏”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寓意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本義
指柏樹,因其在霜寒中依然茂盛而得名。該詞源自陶淵明《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句“諒哉宜霜柏”,南朝江淹《傷友人賦》中“挂情於霜柏”也延續了這一意象。
象征高潔情操
宋代蘇轼在《贈人》詩中用“霜柏威高道轉孤”比喻堅守節操的志士,元代趙孟頫詩句“霜柏在”同樣以之象征品格堅貞之人。
喻指堅韌生命力
因柏樹經冬不凋的特性,常被用來贊頌年長而精神矍铄者,如趙孟頫“白髮故人霜柏在”即通過對比白發與霜柏,突顯人物老而彌堅的特質。
文化内涵
該詞融合了植物特性與人文精神,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形成了“以物喻德”的經典表達範式,既體現自然觀察之細膩,又承載着對高尚品格的推崇。
《霜柏》是一個詞語,意為冬天的寒氣已經降臨,白霜覆蓋在柏樹上的景象。一般用來形容寒冷的冬天和季節的變遷。
《霜柏》的部首是雨,共有11個筆畫。
《霜柏》一詞來源于古人對冬天自然景象的描繪和想象。
《霜柏》的繁體寫法為「霜槐」。
古時候,「霜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表達的意思相似。例如,「霜」可能以「氵彐」的形式寫成,「柏」可能以「木白」的形式寫成。
1. 冬日的早晨,公園裡的霜柏潔白晶瑩,美麗動人。
2. 寒冷的天氣使得山上的霜柏更加蒼勁挺拔。
1. 霜凍:指由于寒冷而凝結成霜的現象。
2. 柏樹:常綠喬木,葉子細長,樹幹直立,常用于園林綠化。
1. 霜冰:指冬季寒冷時,水分凝結成的冰。
2. 霜雪:指冬季寒冷時,雪花凝結在物體表面形成的白色薄層。
春暖花開:指春天溫暖宜人,萬物複蘇的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