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禄廩”。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周礼·天官·宫正》“几其出入,均其稍食” 汉 郑玄 注:“稍食,禄稟。” 贾公彦 疏:“其禄,与之米稟,故云禄稟也。”《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至于所以赐某者,亦可谓周矣。为其贫也,使之有屋庐而多禄廩;为其求在外而欲其内也,置之京师,而如其在外之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禄廩至厚,地望亦优,其间不无滥被升擢者,愿赐裁损。”《明史·食货志六》:“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於宗藩禄廩。”
“禄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禄(lù)
禀(bǐng)
《周礼》
汉代郑玄注《周礼·天官·宫正》时提到:“稍食,禄禀。”贾公彦进一步解释为“官俸以米粮形式发放”。
《旧唐书》
唐代文献中记载官员俸禄的弊端:“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
王安石与宋代
宋代官员俸禄制度中,“禄禀”常指实物俸禄(如粟米),王安石曾提及俸禄与官员职责的关系。
“禄禀”是古代官员俸禄的代称,核心含义为官府发放的粮食或俸给,常见于汉至明清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旧唐书》等典籍。
禄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人们所得到的福报、福气、福利或幸福之物。
禄禀共有13个笔画,它的拆分部首是示,右边是录。
禄禀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文献,最早见于《尚书·周书·亳享》:“於亳享文王之禄禀。”
禄禀的繁体形式是祿禀。
在古时候,禄禀的汉字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广韵》中,禄禀的写法为禄奉。在《康熙字典》中,禄禀的写法为祿稟。这些都是禄禀的古代写法。
1. 他一生勤劳,禄禀富足。
2. 因为他虔诚地祈祷,禄禀临门。
3. 这个家庭世世代代享受着禄禀。
组词:禄禀满门、禄禀富足、禄禀临门。
近义词:福报、福气、福利、幸福。
反义词:不幸、厄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