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測量圓的方法。《墨子·天志中》:“今夫輪人操其規将以度量天下之圜與不圜也……其故何?則圜法明也。”
(2).指币制。《漢書·食貨志下》:“ 太公 為 周 立九府圜法。” 顔師古 注:“圜,謂均而通也。” 金少英 集釋:“圜法在此實指貨币制度。”《清史稿·食貨志一》:“乃改海運以節漕費,變圜法以行國币。”
“圜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測量圓的方法
該釋義最早見于《墨子·天志中》,其中提到輪匠用“規”測量物體的圓度,強調“圜法明也”,即通過明确的幾何方法判定圓形是否标準。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幾何學的實踐應用。
貨币制度
在《漢書·食貨志》中,“圜法”指周代太公制定的貨币流通制度,如“九府圜法”。後世文獻如《清史稿》也沿用此義,指代國家币制的調整與改革。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墨子》《漢書》等典籍原文進一步理解其曆史語境。
《圜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圓形的方法”或“圓規的用法”。基于漢字的意蘊,也可以引申為指導行動的方法或策略。
《圜法》的偏旁部首是“囗”(圍字邊框),整個字共有11畫。
《圜法》是從古代的漢字衍化而來,它的繁體字寫作「圓法」。
在古代,繁體中的「圓法」也可以寫作「圜法」。當時的筆畫結構稍有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
1. 他善于運用各種圜法解決問題。
2. 這項工程的設計需要依靠圓規的圜法。
1. 圓周(yúan zhōu)
2. 圓形(yúan xíng)
3. 圓規(yúan guī)
1. 圓規(yúan guī)
2. 弧法(hú fǎ)
3. 曲線法(qū xiàn fǎ)
1. 直線法(zhí xiàn fǎ)
2. 方形法(fāng xíng fǎ)
3. 角度法(jiǎo dù f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