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弱攻昧的意思、兼弱攻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弱攻昧的解釋

兼并弱國和攻取政治昏亂之國。《書·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孔 傳:“弱則兼之,闇則攻之,亂則取之,有亡形則侮之,言正義。”《晉書·石勒載記上》:“然後命将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則羣兇可除,王業可圖矣。”《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龐統 笑曰:‘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 湯 武 之道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弱攻昧”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深度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兼并衰弱的國家、攻取政治昏聩的政權,體現了古代政治軍事策略中的現實考量。該詞最早見于《尚書·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商朝賢臣仲虺以此勸谏商湯把握時機拓展疆域。

從構詞法分析,“兼”指兼并收納,“弱”代指國力衰微的諸侯國;“攻”意為軍事征伐,“昧”引申為統治者昏庸失德的狀态,四字組合形成并列關系的動詞短語。《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吞并弱小的國家,攻打政治昏暗的政權”,強調行動對象需符合道義标準,并非無差别征伐。

在具體運用中,該成語常與“取亂侮亡”連用,構成完整的戰略思想體系。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評述此語“雖若假仁借義,然其實皆以為民除害也”,指出其表面雖顯強勢,實則暗含拯民于水火的正當性考量。王力《古代漢語》特别提示該成語多用于史論語境,現代使用需注意曆史語境與現代價值觀的差異。

權威典籍中,《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晉國大夫引用此語論證軍事行動合理性,印證了該成語在春秋時期的實際運用。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建議在正式論述中使用以增強表達力度。

網絡擴展解釋

“兼弱攻昧”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ān ruò gōng mèi,其核心含義是兼并弱小的國家,攻擊政治昏昧的政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語義解析

  1. 字面拆分:

    • 兼弱:兼并弱小的國家或勢力(“兼”指兼并,“弱”指弱小)。
    • 攻昧:讨伐昏聩、愚昧的君主或政權(“昧”指昏昧、政治混亂)。
  2. 核心思想: 主張通過兼并弱小和讨伐昏昧的方式擴張勢力,體現古代政治中“弱肉強食”的權謀策略。


出處與用法


應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評價春秋戰國、三國等亂世中的國家擴張行為。
  2. 現代引申:可類比商業競争中的兼并弱小微企業、打擊管理混亂的對手(但需注意,此為引申義,原義特指政治軍事)。

相關成語與對比


權威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背景或例句,可查閱《尚書》及《三國演義》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暗喜比卯兵旅冰碎産生産育産殖陳胔瘳減怱次翠衾麤虜殚褚東羅馬帝國鹗立服瑣佹詩寒毛豪矢嘑爾蹴爾火瑞甲絣見卵求雞狡很較約結绮閣久慕捐駒拷邊客中叩頭困窘濫漿飉飉躐階曆曆可見禮容靡弱納宦嫩醅憑籍普通搶工遷騰侵蠹覃及驅山容齒乳棗山甸盛虛兔毫玩視尾頁無機肥料小父鸮子霞思天想心地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