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o there and back;journey to and fro]∶一去一來;來回
往返四十裡
(2) [move back and forth]∶反複
亦作“ 往反 ”。1.來回;來去。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拓地三千裡,往返速若飛。” 唐 馬戴 《題鏡湖野老所居》詩:“湖裡尋君去,樵風往返吹。” 清 方苞 《<熊偕呂遺文>序》:“ 又昌 倜儻有父風,為餘涉三江、 彭蠡 之險,往反四千餘裡。”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湖水泱泱,往返十裡。”
(2).指往來;來往。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宋 蘇轼 《答舒煥書》:“ 軾 天資懶慢,自少年精力有餘時,已不喜應接人事,其於酬酢往反,蓋嘗和矣,而未嘗敢倡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此外,無非記與友朋往返及尋山問水、訪美論詩而已。”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三日》:“以後信件底往返會是更艱難的。”
(3).反複辯難。《後漢書·儒林傳下·李育》:“﹝ 建初 ﹞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於 白6*虎觀 , 育 以《公羊》義難 賈逵 ,往返皆有理證,最為通儒。”《太平禦覽》卷三九○引《郭子》:“ 孫安國 往 殷中軍 許共語,往返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食,冷而復煖者數四。”按,《世說新語·文學》作“往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往返漢語 快速查詢。
“往返”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從某地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再返回原地的過程,強調“去”和“回”兩個方向的完整行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示例: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以補充說明。
《往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來回行走或旅行。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彳”和“反”兩個部首,彳部意為“行走”,反部則是一個示意手掌的象形字。
根據筆畫數計算,往返的總筆畫數為12畫。彳部為3畫,反部為4畫,分别表示“行走”和“反複的動作”。由此可見,這兩個部首在字形上與詞義相對應。
往返這個詞的來源不太确切,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到類似的詞語用法,比如《詩經·大雅·闆》中提到“遠房有親,往返不疲。”
在繁體字中,往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往返的字形略有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的小篆字中,往返的寫法為“徃返”。到了隋唐時期的隸書中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往返的例句:
與往返相關的組詞有:往來、往複、往事、往往等。
與往返近義詞包括:來回、回程、來去等。
與往返反義詞為:單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