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詩:“萬裡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轼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于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轼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歎。”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遊五湖。”《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幹戈暫止。”
“江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自然地理概念
指江(大河流)和海,如《荀子·勸學》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強調彙流成海的意象。這一含義常用于描述水域的廣闊性,如“萬裡江海通”(岑參詩句)。
隱士居處與退隱象征
舊時指隱士的栖居之地,如《莊子·刻意》中“江海之士”代指避世者。後引申為退隱之意,例如蘇轼詞“江海寄餘生”,表達歸隱江湖的願望。
泛指四方各地
用于代指廣闊地域或不同地區,如曹植《求通親親表》中“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強調包容性。
成語與文學意象
作為成語時,既形容水域遼闊(如“江海橫流”),也象征胸懷寬廣或人生境遇的起伏。例如蘇曼殊詩句“才如江海命如絲”,将才華與命運對比。
現代相關領域
當代語境中,可能與航運、資源開發等産業相關(如内河航運、海洋經濟),但此義項使用較少。
“江海”的核心内涵圍繞自然水域、隱逸文化和空間廣度展開。若需具體分析某文獻中的含義,可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指向。
《江海》是一個漢字詞,它指的是江河和海洋的總稱。
《江海》的首字部首是“水”,表示與水相關。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1。
《江海》是由漢語形制聚合而成的詞語,早在古代就有使用。它人稱是江,指的是大江大河,海指的是大海。
繁體字《江海》的寫法為「江海」。
在古時候,漢字《江海》的寫法并沒有太多差異,仍然是“江海”這樣的形式。
1. 我們沿着江海漫遊,欣賞着壯麗的風景。
2. 他乘船穿越江海,探索未知世界。
與《江海》相關的組詞有:江河、江岸、海洋、海島等。
與《江海》近義的詞語有:江潮、川流不息、水波蕩漾等。
與《江海》反義的詞語有:山嶽、陸地、内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