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宋 範成大 《小峨眉》詩:“龍跧虎卧起且伏,旁睨 沫水 沱江 潮。”
“龍跧虎卧”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山勢的起伏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lóng quán hǔ wò
注音:ㄌㄨㄥˊ ㄑㄩㄢˊ ㄏㄨˇ ㄨㄛˋ
含義:比喻山勢蜿蜒起伏,如同龍蜷曲、虎伏卧的姿态。與“龍蟠虎踞”意義相近,但更強調地勢的曲折與壯闊。
出處:宋代詩人範成大《小峨眉》詩:
“龍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此句描繪了山巒如龍虎般起伏的動态,并提及周邊的水流(沫水、沱江),凸顯自然景觀的雄偉。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代詩詞集(如範成大作品)。
龍跧虎卧是一個成語,它由龍、跧、虎和卧四個字組成。成語的意思是指龍和虎一起趴着躺着,意味着各顯神通,互相比拼,形容兩個能力強的人并肩而坐、争鋒相對的局面。
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成語龍跧虎卧的部首和筆畫:
龍跧虎卧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在古代許多文獻和詩歌中都有涉及到這個描寫,以傳達兩者并肩較量的場景和動态。該成語繁體寫法為「龍跧虎臥」。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例如,古代的「卧」字中間通常寫成「臥」,現代漢字簡化後将中間的「彳」去掉了。
以下是一個例句:
兩位頂級武術大師在比賽中,展現了龍跧虎卧的場面,讓人歎為觀止。
與龍跧虎卧相關的組詞有「龍騰虎躍」,表示形容龍和虎的力量大、動作敏捷;近義詞有「群雄逐鹿」,意為各方英雄争奪霸權;反義詞可以是「和平共處」,************相處、和諧共存。
【别人正在浏覽】